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即“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为了“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而开展的主题活动,围绕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网络安全体验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017年9月16日至24日,2017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互联网企业现身网络安全周,表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与支持,重视网络安全形势、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并承诺永远守护网络安全。
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2018年9月17日至23日举行。
一、二维码的正确使用
案例描述
经营快餐生意的覃先生接到一个订餐电话,电话里有人要订35份快餐,总共消费499元,并希望通过微信付款,覃先生没有多想,在对方的指导下把自己微信二维码上的数字报给了对方。不久,覃先生收到一条转账499元的短信提示,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原因是错把付款码当作收款码来使用。
安全解读
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无法有效区分“付款码”和“收款码”来骗取受害人的“付款码”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另外,不法分子通过替换商户的收款码、共享单车二维码、罚单二维码等方式更改收款账户,或发布隐藏有木马病毒的二维码,一旦受害人扫码支付,便可轻松获取受害人的钱财。
防范方法
1、注意辨别“付款码”和“收款码”,仔细观察二维码有无被替换;
2、扫描二维码后要求填写个人账户信息的,坚决拒绝;
3、不要泄露支付软件上的条形码、二维码和数字编码;
4、不要在用于网上支付的银行卡中存储大额资金;
5、手机上应安装安全防护软件。
案例描述
陈女士在某网购平台上购买了一件价格几十元的物品,因对物品不满意申请退款。经沟通,网店同意退款并指导陈女士通过某支付平台办理退款手续,款项很快就退回至陈女士的银行卡,但金额却为1万元。网店的电话紧跟而至,声称由于误操作而错转成了1万元,要求陈女士把钱退回到指定的账户,否则就会报警。幸好陈女士警惕性较高,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未造成资金损失。
经调查,在通过某支付平台办理退款时,陈女士实际上是点开了支付平台的贷款页面并操作成功,而不法分子却谎称是其退款操作错误,要求其退回,以此实施诈骗。
安全解读
不法分子冒充网购平台客服,以“商品有质量问题”或“交易异常”等“退款”理由诱导买家开通支付平台的借贷项目,并以“错转”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将钱款退回至指定账户。由于不法分子能准确说出订单详情,因此很容易获取买家的信任并实施诈骗。
防范方法
1、任何时候都不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不扫描陌生人发送的二维码;
2、网购退款时,要在电商平台的官方网站操作;
3、注意网址真伪,对需要登录的,谨防账号密码被盗;
4、网络购物要留个心眼,干万别贪小便宜上大当。
三、应对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正确方法
案例描述
市民小林接到一通自称是“市XX区电信局”的电话,对方称小林在该市开户的电话欠费1000元。小林否认后,对方又称是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所致,应该立即报案,并帮其把电话转接到“市公安局XX分局”。一名自称是XX分局民警的男子接听电话,以小林涉嫌洗黑钱犯罪为由,返骗他将名下存款转到指定账户以证清白。小林信以为真,遂将自己银行卡内的几十万元人民币分多次转账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内。
安全解读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威胁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买卖器官、经济犯罪等,利用受害人急于“摆脱干系、减少损失”的心理,诱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不法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范方法
1、所谓“安全账户”“秘密账户”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2、所谓提示登录指定网站、输入密码进行转账操作的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3、所谓行政执法部门、人员以办案为名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4、所谓提示登录网站查看网上通缉令、协查通报的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5、收到冒充公检法查案的电话或短信时,应及时与家人朋友商量,切不可盲目听从电话内陌生人的指挥
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