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个月诺和诺德再次裁员!这次波及中国员工

新浪医药


声明:本文为新浪医药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浪医药保留追责权利。


据外媒biospace 9月18日报道,诺和诺德正计划在中国和丹麦裁员400人,作为其研发部门重组的一部分。据悉,诺和诺德希望能够通过精简团队集中精力,研发一系列慢性病药物,以分担并减轻其核心糖尿病业务面临的市场压力。


同时,诺和诺德计划建立4个生物技术中心,以获得创新的研究能力,这些中心将作为公司中央研发部门卫星网络。新中心将在美国、英国和丹麦上运作。诺和诺德还将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设立一个业务开发部门,以确保管理团队能够有效地开展外部合作。


该计划的最后一部分涉及技术投资。公司表示,将大幅增加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投资,以简化先导药物的选择和开发。同时,诺和诺德将通过整合其实验室基础设施和IT系统来提高研发效率。



诺和诺德在全球拥有42000名员工,但是由于近年来糖尿病领域激烈的竞争和竞争药物的价格压力,公司认为开发治疗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药物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诺和诺德决定削减员工,重组其研发部门,投资人工智能并计划更多地依赖第三方进行创新开发工作。


2016年,为了应对胰岛素业务市场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诺和诺德裁员大约1000人帮助削减成本。2016年的裁员范围覆盖研发、销售和行政部门,其中大约一半被裁员工来自丹麦国内。诺和诺德CSO Mads Krogsgaard Thomsen表示,“对诺和诺德来说,裁员减产是必要的,这是为了确保公司具备足够的创新研究能力,支持长期增长目标。”今年6月,诺和诺德再次考虑削减成本计划,计划消除多达3000个工作岗位。


跨国药企主要在研发和市场部门,前者源于调整研发战略,包括介入更有前景的新领域和整合放弃业务萎缩的旧领域;后者根源在于药企对市场推广模式的变革和重点产品线的调整,比如更多聘用医学事务人员,减少销售代表数量,增加重点产品的人员配置,削减其他人员。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2011年开始,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研发回报不平衡,以及药企的频繁并购,生物医药产业就掀起了裁员风暴,且愈演愈烈。据统计,2011-2013年,全球十大制药巨头平均每年裁员多达3万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几年部分跨国制药巨头裁员情况如下:


  • 2015年,罗氏宣布将关闭美国、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四个小分子药物生产基地,裁员1200人。

  • 2015年底,葛兰素史克宣布已裁减40%中国销售代表,还撤掉了部分业务部门。一线销售代表已从5000人缩减至3000人左右。

  • 2016年初,强生宣布在未来两年内其全球医疗器械部门将裁员约3000人。

  • 2017年9月,礼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裁员大约3500人,同时也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

  • 2018年5月,武田制药收购Shire后,财务吃紧,也计划减少约1000个工作岗位。

  • 2018年7月,诺华宣布终止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早期研发,并裁员140人。

  • 2018年9月12日,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在美国裁减650个职位,包括200个内勤人员和450个医药代表职位。


大型药企的裁员调整还将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新浪医药编译/范东东)



参考来源:

1、Novo Nordisk to Lay off 400 to Focus on Innovation

2、Denmark's Novo Nordisk lays off 400 staff in research & development unit

推 荐 阅 读

▷ 医保药品目录——孤儿药研发的切入点

▷ TNFα抗体研发进展&国内自免生物大分子格局

▷ 除了药企,带量采购还将对医院和医生带来巨大改变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