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肉鸡养殖存在问题看细节管理

健牧生物药业

随着国内家禽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成功的核心是养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逐渐降低了养殖风险和生产成本。以往散养、粗放的养殖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是'天灾人祸''无能为力',如寒冷季节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夏季中暑等,都已经逐渐变成了历史。迈向前进的规模化养殖势不可挡,但其中有很多需要摸索和学习的地方,如果不从细节抓起,好设备、大投资仍然养不出好鸡。

 

问题1,雏鸡死亡率高,大肠杆菌严重,死淘率高:

 

这个问题是家禽养殖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纠纷的事件。很多原因直指种鸡场、孵化厂,认为是鸡雏存在的问题:如母源垂直感染·孵化过程中出现失误等等。随着国内引进白羽肉鸡(AA罗斯308·科宝)30年以来,品种的逐步改良,性能的逐渐优化,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上述的案例存在吨概率逐渐减少,但不排除有贪图小便宜人的心理。一般情况下,优质鸡雏不会存在较大问题。那为什么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案例呢?找细节,管理失误!

 

失误点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不够。首当其冲是育雏舍的温度不够,规模化养殖厂育雏舍面积大,如果是笼养,是全舍育雏,在严寒季节,保持鸡舍恒定温度,难度很大。注意温度是指:空气温度、设备温度、地面温度和墙壁温度,靠近墙壁,温度较客气温度低3℃~5℃。网床或笼具温度较空气温度低2℃~3℃。导致鸡群进雏后聚堆、脚爪冰凉,发生着凉。

 

失误点2:鸡雏运输。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着凉或闷热的情况,运输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观察,平稳行车,定时查看。

 

失误点3:雏鸡“开水”。鸡雏进舍后应饮用深井水或白开水,水温与鸡舍温度相当,不可鸡只进舍后喝凉水,容易导致肠道应激和出现卵黄吸收不良等。

 

问题2,育雏后鸡群参差不齐:

 

鸡雏进舍时大小体重差不多,大约3842g,可为什么在1周之后有的鸡达到160170g,而有的鸡才100g左右?这个就得从“一日三餐” 说起。

 

失误点1,饮水器的数量不够。针对乳头式饮水器,1015只鸡一个,需要额外添加小水槽来诱导鸡群能够在育雏期间正常喝水,针对普拉松式饮水器,添加小水槽的数量以50只鸡一个为宜,注意乳头是否堵塞,鸡群出现喝不到水,脚爪干瘪的情况。

 

失误点2,开食盘的数量和料槽高度,开食盘以3050只鸡一个为宜,网面饲养鸡只可以在网面中间铺垫“加厚开食袋”以在24h之内,鸡群80%采食,36h90%采食,48h100%采食为标准。料槽高度不易过高,否则会导致鸡群采食困难,出现大小不均匀。

 

失误点3,密度大小和隔栏饲养。鸡群密度过大容易导致采食、饮水不均匀,甚至被踩踏等,隔栏饲养会减少鸡群“一哄而上”的状态,增加均匀度等。

 

问题3,出现脚爪干瘪,肾脏肿胀(花斑肾、肾出血等):

 

对于鸡群出现脚爪干瘪,肾脏肿胀,其主要原因有3点:

 

失误点1,饮水系统。水线高度太高或太低,以及水线堵塞,养殖过程中,形成及时检查乳头和清理水线(每周23次,疫苗前后)的习惯,防止堵塞水管,影响鸡群采食和饮水;

 

失误点2,鸡舍湿度太小。由于采用的是暖风炉,鸡舍湿度小,空气干燥,容易导致鸡群鸡爪干瘪,羽毛粗乱,肾脏肿胀等。前期鸡舍加湿很关键!

 

失误点3,肾传支、流感感染。近期天气频发,风向不定,对很多简易鸡舍造成很大损失,3周龄左右容易感染肾型传支,表现为肾脏肿胀,“花斑肾”,通风等;30日龄左右容易发生着凉感冒情况,肾脏出现肿胀、出血;注意春季通风大意不得。

 

问题4,鸡群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及气囊炎:

 

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是所有养殖场所不愿意看到的,可很少有鸡舍不感染的。呼吸道疾病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免疫体系缺失和环境控制失败是根本原因。

 

失误点1,免疫体系缺失;由于养殖规模大,规定的免疫方式操作难度大,所以很多养殖场选择简易的免疫方式,饮水。这样就导致了鸡群吸收的疫苗量不可估算了,漏免的鸡群在所难免,埋下潜在的风险。如7日龄的滴鼻、点眼,首次注射疫苗,都是不可少的基础免疫程序,二免是加强免疫,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肉鸡30日龄后发生较大疾病。直接种不管理的是莽夫,只管理不接种的是赌徒!另外,消毒工作,人人皆知,落实去做的,没有多少,只是在得病后才想到去消毒,杯水车薪。

 

失误点2,环境控制体系不成熟,无确切工作数值。鸡舍的环境指标,没有适当的设备去检测,目前只能检测温度、湿度、负压、氨气浓度、风速等基础设备,全凭鸡舍管理人员感觉去管理。鸡舍湿度小+有害气体浓度大+通风不良+温差大+环境病原体=顽固“气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