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诗人李白竟是一个政治白痴
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李白 特邀客座讲师:青鸟
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徒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家比较有钱,属于土豪!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样的,他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复杂性。
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他游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
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
李白四十二岁,终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人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
但实际上玄宗所赏识的只是李白的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因命供奉翰林。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灭。
同时,他那蔑视帝王权贵的傲岸作风,如他自己说的“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也使他感到长安不可以久留。在度过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之后,他上书请还。
三年的翰林供奉,使天真的诗人李白初步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开始写出一些抒发愤懑,抨击现实的诗篇。
李白离开长安后,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阳他遇见了杜甫,在汴州又遇见高适,这三位诗人便一同畅游梁园(开封)、济南等地。
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但以游梁宋为最久。
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心情也很悲愤:“摧残槛中虎,羁拽鞲上鹰”,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他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随着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黑暗,他揭露现实的作品愈来愈多,反抗精神也愈来愈强烈,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色。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地注视着事件的发展。
次年冬,永王李粼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请。不料李粼暗怀和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
所以说李白的政治智商大大不如诗歌才华!
出狱后,又被判处长流夜郎。李白这时已五十八岁,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迫害下,经常爽朗大笑的诗人有时也不得不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李白六十一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所以他说“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
李白的思想也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并且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有时他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
“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这种游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是存在的。
他又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主观上的结合并不等于事实,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李白这种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始终在追求,矛盾、冲突、以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狂放等便都产生了。
当然,李白的思想也有庸俗、消极的一面,如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等,这在他的生活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这些诗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表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人民创造精神也有所发扬。
《古风》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掬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一方面是空前强大帝国的繁荣气象,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在强大繁荣外衣的掩盖下已开始走向奢侈和腐化。
《古风》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
诗中所举的秦始皇故事,除收兵铸金人而外,如平定诸侯,笼驾群才,铭功会稽,起土骊山等等的举动,大唐帝国都曾经先后以不同的形式翻版重演。
诗人表面是咏史,实际是对唐王朝极盛而渐哀的征象深表忧虑。诗的后段写秦始皇采药蓬莱,显然是讽刺唐玄宗好神仙求长生的荒唐梦想。
国家的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这种心情,在盛唐诗人中是相当普遍的,李白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他在许多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他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羡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羡慕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在这一类的诗歌里,他甚至幻想过一种君臣之间互相礼让尊敬的平等关系:“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当他意识到这种想法不现实时,他又极力称赞那些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
李白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他屡次自比大鹏。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把完成事业,取得功名常常看得轻而易举。谈用兵,是“谈笑三军却”;谈政治,也是“调笑可以安储皇。”不仅年少时如此强烈自信,就是在长安政治活动失败以后,他也说:“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食。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食。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但是,他一生在政治上没有作出重要的成绩,也没有留下重要的论政著作,我们也无法证明他在政治上的实际才能。他之所以这样口出大言,自信不疑,可能是出于对现实人事的不满。
他到长安所见的在朝廷当权的李林甫、高力士之流更是贪鄙自私、不学无术的小人,他自然也就日益佯狂自负。“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就是他政治失意的悲剧。
这里需要插入一点个人看法!
李白究竟是个文人,他不懂政治,或者说对政治的本质是不明白的!
文人的悲哀就在于对书本上的思想过于神化,而忘记了人性本身和人的本能!
而政治和文学是不同的,文学需要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渲染力,让人感觉到美的不同形式。而政治则不同,极为现实。换言之,文学几乎基于精神而创作,而政治是基于物质本身。
毕竟,文学是物质满足之后的精神追求。
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有很深刻的影响。他抱着种种的理想和幻想来到长安,表面上受到玄宗礼贤下士的优待,但是,当权的宦官外戚等等人物却暗中对他谗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他写了不少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
《行路难》之一:
金樽美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揭示了诗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但是,他并不因为失败而放弃理想的追求。
昏庸腐朽的幸臣权贵,始终是他的对立面,他想起屈原所痛恨的那些“党人”: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录施满高门。
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里,这种愤激憎恶的心情表现得最为突出: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局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他的是非爱憎,和朝廷完全处于对立地位。这不仅表现了李白的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颠倒黑白、残酷暴虐的种种黑暗面目,也作了尽情的揭发。
他这种悲愤痛苦的心情,有时甚至发展到难以排遣的程度。
《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象整个人生只有驾着扁舟遨游江湖一条出路了。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其中还有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
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好象要登涉这些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彩色缤纷的神话世界。
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象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无怪他梦醒后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而李白又是矛盾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出了他的心声。而在与韩荆州一文中又写到:“生当不封万户侯,只缘一识韩荆州。”
诗人从梦幻回到了现实。梦境的自由美好,更加强了他对现实中权贵人物的憎恶和反抗。餐霞饮露的求仙生活是他所神往的,但是他也很明白这种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遣忧愁的手段。
《赠蔡山人》诗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有时他说:“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其中心思想更完全是在从政,而不在隐逸求仙。他的思想常常前后矛盾,有时说:“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有时又说:“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从这种矛盾中,更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好神仙非慕其轻举”。
李白对国家的强大统一非常关怀,他象盛唐边塞诗人一样,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将士曾经作过热情的歌颂。
《塞下曲》之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他对杨国忠分道捕捉壮丁送云南从事侵略的罪行,作了大胆的揭露。
《古风》三十四:
……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在永王处,他仍然很爱国。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他安史乱后能写出这些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也说明他和王维、高适、岑参等盛唐诗人有所不同。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上面所说的他的政治上的远大抱负,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权贵势力,对封建社会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表现。
这些思想内容,错综交织地贯穿着他的优秀作品。当然,由于内容性质、感情色彩以及表现手法的不同,他有一些作品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例如那些描绘揭露黑暗现实面貌、幻想成分较少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但是,李白究竟是一个那个历史时代诗人,他的理想,无法超越他的时代和阶级视野的限制;他的反抗,也更多是针对他阶级内部的黑暗现象,针对妨碍他个人自由发展的那些压迫和束缚。
他的要求和当时人民的利益有一定相通的地方,但和人民的要求本质上也有区别。他那种要求个人绝对自由的倾向,今天看来,当然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
还应该注意,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他蔑视权贵人物,蔑视荣华富贵,这是主要的。但是,他往往又以接近皇帝、权贵为荣,又对荣华富贵表示羡慕或留恋。
比如他给杨玉环写的清平调三首,就是有力证明。
而“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这类诗句在他集中屡见不鲜。
他羡慕谢安携妓享乐的生活,也见于行动,流于歌咏。至于沉迷酒杯,昏饮逃世,消极地感叹人生的诗篇诗句,为数更多,如《襄阳歌》、《春日醉起言志》,都是众所周知的。这些显然更是他诗中消极的糟粕了。
各位朋友,李白的篇幅比较大,今天先讲到这里,下一次,讲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特色,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CFDA制药人社区”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669808666,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669808666。)
精品养生公众号推荐
不可抗因素(比如转载无法核实真伪的文章等),公众号可能会被封号,
请扫描加CFDA大健康社区备用公众号
以便欣赏更好精品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