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天凉好个秋,养生这样做

瑞安市卫生计生局

《春秋繁录》“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本周日(9月23日)将迎来今年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北半球秋天由此开始,现邀请我市知名养生专家、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孙玉周向大家介绍一些秋分节气风俗和养生保健知识。

孙玉周指出,此处的秋分有两个意思: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


秋分习俗

     1.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此处夕月之夕,正是指夜晚祭祀月亮。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春分或秋分这天,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竖蛋习俗,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3.吃秋菜

在全国一些地方仍流传着此风俗,如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4.粘雀嘴

秋分这一天,有些地方的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5.送秋牛图

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候南极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有机会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所以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此古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秋分养生这样做

1

养胃吃南瓜

孙玉周表示,秋分节气过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时节。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

他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秋季暖胃护胃佳品。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成分,有助于保护胃部不受刺激。早餐煮粥时放几块南瓜或在晚餐上加一道南瓜粉丝汤,简单方便,营养美味。

2

润燥分温凉

秋季,天气转凉,雨水稀少,空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秋燥症,却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温燥:多发生于初秋天气尚热之时,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见烦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肿痛、大便不通等症

凉燥:多开始于秋分之后,通常伴有恶寒无汗、鼻塞、干咳痰清等症。

    

   孙玉周介绍,梨对热燥所引起的各种秋燥症状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又可滋五脏之阴。李时珍说,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初秋时节,如能每日坚持吃2个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由于梨性寒凉,秋分之后用梨不宜过多,否则伤阳太过冬易生病。

   对于凉燥,建议食用白萝卜。孙玉周认为,白萝卜温性,微辣,多汁,可行气润燥。所以,秋分后白萝卜是克制深秋“凉燥”的有效蔬果之一。

除了白萝卜外,菠菜、山药在防治“凉燥”上,同样具有卓著的功效。这些食物可在寒露之后多多进食,以远离寒燥侵扰。

3

起居要守时

从秋分开始逐渐变得昼短夜长,此时应适当调整“生物钟”,将夏天晚睡早起的作息时间调整为早睡早起。有条件的可以将晚上入睡时间调整在21:00~22:00,晨醒时间调整为4:00~5:00。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莫要“贪黑”,切忌过劳。

4

进补需有度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

5

饮食润且酸

根据秋季“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可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豆浆等。

另外酸甘化阴,还宜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

6

养生分寒热

表现为平素较他人更怕冷、手脚凉、喜热饮者,不要刻意“春捂秋冻”,而应注意随时避风寒,尤其不适合穿着暴露颈、肩、腰、脐、脚踝的服装;

保持心情开朗、心态积极,加强行动力和执行力;

应选择慢跑、舞蹈、太极等能够调动热量、加速循环代谢的运动,但不宜运动过量或者强度太大;

饮食忌荤腥、冰冷食物及饮料,宜选择温阳养阴之品,但不宜温补太过。慎用热药和辛辣食品。

表现为平素较他人更怕热、易急躁、喜冷饮者,应注意养护阴精、固护阴液。

首先要戒烟、戒酒、戒辛辣饮食;

其次要改变操心过劳的思维模式和急躁、争强好胜的性情,放下心事,减少纠结,开阔心胸,调试自己,放慢节奏,避免着急上“火”,火由心生。

7

精神调摄佳

孙玉周强调:秋分过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萧瑟之景,草木枯萎,花叶凋落,人也与自然相应,容易情绪低落,悲忧伤感。

此时应调整精神状态,保持乐观情绪,胸怀豁达,宁神定志,收敛神气。以此减轻秋季时人们心理上不良反应,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干扰。



来源: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