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荐读 | 生物的科学多神奇?这十本书为你打开想象
中秋假期很快就结束,对于十一长假没有出游安排的人,如果你只想晒着太阳享受几个小时宁静的生活,那么泡一壶茶,看一本好书,可能是你的首选!
与 五一 的风格不同,今年,我们为您推荐的是生物技术类的图书。“科学里有许多绝妙而稀奇的思想,却总被关在狭小的盒子里,只有握着钥匙的少部分人才可能走近它们,那不是太可惜了吗?他们把那盒子打开,让思想飘散,摆脱华贵的理论束缚,跳出沉重的专业化阴影,让我们接近科学的美妙。”
新浪医药参考外媒Labiotech网站发布的最佳生物技术类书籍清单,为您挑选了假期中可读的十本经典好书,包括非虚构类的科普小说和虚构类的科幻小说。有些图书出版距今近100年的时间,依然启示着当代人。因此,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1《自私的基因》
编辑推荐:“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阅读这本书时你将开启头脑的思维风暴。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于1979年首次出版,以基因为中心的进化论使其成为受到争议但热销的经典之作。该书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从基因的自私性这一方面说明生物的兴衰史,亦即生物的进化。其中提出:“生物的个体和群体只是基因的临时承载体,只有基因才是永恒的,基因既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而且,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它们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目的就是为了使基因本身能更多、更快地复制,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基因是无所而不为的。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是基因之间的一种互相利用,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复制。”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5年被评选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人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2《微生物猎人传》
编辑推荐:“躺在沙滩上阅读这本书是放松的好方法^_^与发现致病微生物、开发疫苗的科学家们开启一场探索之旅。这本书表明科学不仅仅是教科书,它还是一次冒险!“
《微生物猎人传》自1926年开始出版,长期以来一直鼓舞着众多研究人员和医生的职业生涯,并成为世界科普名著丛书之一。作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卫生部门工作,收集了寻求发现并最终找到摧毁致病微生物方法的科学家们的故事,包括医学界的“伟大人物”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和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前者发现了疫苗接种和巴氏杀菌,后者以识别结核病、霍乱和炭疽病而闻名。这些故事还分别从动物、元素、宇宙、大地、物理等方面向读者尽情演绎出宇宙万物的奥秘,并间接告诉读者一个真理:人与世界息息相关,爱护、保护这个世界就是爱护、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一个好机会,了解更多关于人们和现代微生物学的历史,以及我们今天理所当然应用的抗菌治疗方法。
作者保罗·德·克鲁伊夫(Paul de Kruif,1890-1971)是一位细菌学家和病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在医学、科学领域多产的作家,他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任教多年。
3《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编辑推荐:“如果你正在寻找更具哲学性的阅读内容,那么这本书可能正适合你!一系列的文章探讨了单细胞、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或许可以改变你对于生命重要性这件事的思考方式。”
《细胞生命的礼赞》于1974年出版,由作者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写的29篇论文收集而成,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展示了一个由声音、气味、外激素、计算机、人类语言等组成的生机勃勃、趣味横生的信息世界,并以细微之物反照宏观之理,在“小”与“大”的辩证法中不懈地探索生命的本质。作者认为,任何生物都是由复杂程度不同的较低级生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强调物种间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并以生态系统的整体论为读者指示了理解物种多样性的新途径。作者在对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深刻反思中,从自己毕生研究的领域切入,剥开人类沙文主义的优越感,暴露出把人类和自然界截然分离的虚妄。
作者刘易斯·托玛斯 (Lewis Thomas,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中研究过神经病学、免疫学、内毒素、胚胎学、气味学及多种疾病的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并涉猎包括比较语言学和汉语词源学。除此书,还著有《水母与蜗牛》(The Medusa and the Snail)、《最年轻的科学》(The Youngest Science)、《脆弱的物种》(The Fragile Species)等。
4《美丽新世界》
编辑推荐:建议将这本书作为“如果对CRISPR基因编辑监管不够谨慎将会发生什么后果”的警示故事!
这是一部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这部寓言作品展现了作者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未来公民将在人工子宫中进行基因改造和创造,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和自由被扼杀。“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学习、催眠术、心理操纵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作者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2)是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他是一位生物学家的儿子,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5《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编辑推荐:“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这里没有废话、妙趣横生,而且不会把人放在神坛上!
作为一本非常成功的科普读物,《人类简史》着眼于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从全新的角度阐述地球上智人的发展历史。认知革命使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使人类陷入奢侈生活的陷阱,科技革命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合作,国家、宗教、企业都是想象和虚构的现实,人类依靠这种想象来寻找认同、开展合作,由此一步步登上食物链的顶端,抵达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地位。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1976——)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得主。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也信手拈来。这本书之后,他又发表了续集《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着眼于基因工程和其他生物技术的进步。
6《图夫航行记》
编辑推荐:“这是最好的科幻小说之一,想像如果我们将基因工程带到太空,它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将会发生什么。”
这部科幻小说出版于1986年,由关于主要人物图夫的故事汇集而成。作为一个星际行商,图夫并不善于经商,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艘古老的飞船。而这艘古老的“旧银河联邦帝国生态工程军团播种舰”是一件不折不扣的终极毁灭武器,它拥有来自数百个世界的数百万种生物细胞,从病毒到霸王龙、从吸血鬼到异形——一应俱全。图夫使用了克隆和时间翘曲(所用能量足以摧毁一颗恒星)只为克隆一只宠物猫。一件终极毁灭武器落到狂人手里可谓灾难,可是落到宅男手里会如何呢?故事讲述了他在许多不同世界中的功绩,可以看作一部关于环保主义和权力的黑暗喜剧。
作者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1948——)是一名美国作家、编辑、电视剧编剧兼制片人,擅长撰写奇幻、科幻和恐怖小说题材,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科幻奖等文学奖项,最火的代表作为《冰与火之歌》(改编为电视剧《权力的游戏》)。被《时代》杂志誉为“美国的托尔金”和“新世纪的海明威”。
7《众病之王:癌症传》
编辑推荐:这本书作为一本吸引人的日志,详细描述了癌症在社会进程中的标志和意义。如果你想以易懂的文学形式更多了解癌症背后的科学和历史,包括生物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这本书可能适合您!
“为了能追上这种疾病的步伐,人类一而再、再而三地创造,学习新知识,扬弃旧策略。我们执着地与癌症进行抗争,时而精明、时而绝望、时而夸张、时而猛烈、时而疯狂、时而凛然。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千年。”作者历时六年,汇集了其作为临床医生的经验,详细讲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5000年来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以及对这一快速发展医学领域未来的预见。《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获得2011年普利策非小说类作品奖。2010年底纽约时报的采访中作者表示,他的灵感来自于一位患者的话——“我愿意继续战斗,但我需要知道我正在与之作斗争。”
作者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1970——)印度裔美国医生、科学家和作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师和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得牛津大学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学位。他的实验室主要致力于运用新型生物方法开发抗癌药物。
8《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
编辑推荐:这本书从孟德尔的“豌豆试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学讲述手法,在全书中埋下层层伏笔,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学之树下摇着扇子对基因编辑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
人类手中的手术刀,也不停地升级换代,从简单粗暴的“缺啥补啥”,走进了精确编辑基因组的时代。从用粗糙的工具操弄单个基因开始,我们思考能否用更精良的手术刀,直接把错误的基因修改正确?在治疗疾病之外,我们会不会期待,修改基因能够让我们远离某些疾病?……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会利用这项技术,让自己更聪明、更强壮、更长寿?或者按照我们的意愿改造自己的下一代?不得不说,对于这些问题,整个世界都没有准备好答案。但是未来的未来,真的已经开始到来。《上帝的手术刀》打开了基因科学深奥的硬壳,展现人类探索自身的的历史进程,从分子层面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王立铭(1983——)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佳论文奖获得者,2014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获得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9《地狱》
编辑推荐:这是作者最具生物科技感的一本书,可以感受到背后大量的研究支持,其中的理论让人深思。虽然这本小说是虚构的,但它背后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你还可以查看最近的电影版本。
“贝特朗制造了一种病毒载体,目的是将一段预先确定的DNA 植入到人体细胞内,也就是修改细胞的基因组。这种病毒的邪恶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被感染。谁也不会生病,它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来暗示它在改变我们的基因。”《地狱》主人公兰登在佛罗伦萨的医院病床上醒来,一位黑衣女子突然闯入,拉起兰登狂奔而逃。为了摆脱身份不明的对手,厘清眼前困境的来龙去脉,兰登与女子开始与时间赛跑。他们被引入了由经典艺术、秘密通道与未来派科技构成的迷阵。而解开一切的钥匙就藏匿于史上最为暗黑的神秘诗篇—但丁的《神曲》之中。兰登必须赶在世界被不可逆转地改变之前,找到答案……
作者丹•布朗(Dan Brown, 1964——)美国著名畅销作家,毕业于阿默斯特大学,曾是一名英语教师。1996年开始写作,其小说《达·芬奇密码》长期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他的父亲是知名数学教授,母亲是宗教音乐家,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历史上看似截然不同却又存在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10《神秘的量子生命》
编辑推荐:考虑到现代医学能够调整DNA和设计生物体,这些都基于生命的基础才能实现。 因为没有人能够用惰性物质创造出生命。但这其中又少了什么东西呢?如果你想探秘本质,这本书将告诉你量子力学如何成为生活中许多关键过程(如酶促反应、嗅觉、基因复制)的核心。
“鸟长途迁徙时如何通过微弱的地球磁场感知方向?光合作用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什么那么高?……在整个科学领域,量子力学是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理论。没有量子力学,我们就无法解释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神秘的量子生命》认为,人造生命一定要遵循量子理论,因为没有量子力学就不会有生命。如果有一天人造生命真的成为现实,那将意味着我们终于理解了生命的本质。我们将会看到:生命正驾驭着混沌之力,在经典世界与量子世界之间狭窄的边缘上乘风前行!
作者吉姆·艾尔—哈利利(Jim Al-Khalili,1962——)英国萨里大学物理学教授,最具影响力的量子生物学家。1989年,在英国萨里大学获得核反应理论博士学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其研究领域转向量子生物学,“量子隧穿”是他的研究重点。2012年,在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委员会的资助下,他与约翰乔·麦克法登共同主办了量子生物学研讨会,并获得极大成功。
作者约翰乔·麦克法登(Johnjoe McFadden,1956——)英国萨里大学分子遗传学教授,著名量子生物学家。1982年获得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参考:
1、Here are our 10 favorite biotech books you should read this summer
2、10 Biotechnology Books To Read These Winter Holidays
3、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