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采桂花,手被咬成“大猪蹄子”……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走在路上,
空气中都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气。
这时候,桂花酒、糖桂花成了人们的最爱。
于是,采摘桂花回家晾晒,做成美食
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可是,一不小心被虫子咬
严重到要进医院治疗
就得不偿失了。
“近日气温逐渐下降,但虫仍然‘厉害’,几乎每天都有‘虫咬性皮炎’患者前来就诊,尤其是年轻女性和儿童。大都症状较严重。”
扬大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陈菊萍说道。
病例直击
家住邗江区的周女士(化名)就是陈菊萍接诊的一名患者。
上周末,天气晴朗,周女士便挎着小篮子在小区里采摘桂花。“全城处处都是桂花,想着采摘一些晒干后,腌制成糖桂花。”周女士说道。谁知道,采着采着,周女士感觉右手背一阵钻心的刺痛,下意识用手一甩,一只黑色的小虫掉落迅速地逃离。
周女士当时并没在意,继续又采了一些桂花回去了。“大约一个小时后,手背竟红肿成一个‘大猪蹄子’,疼、痛、痒,真的非常难受。”周女士本想忍忍第二天就好了,可是三个小时后,她感觉右手更加难受。且痛感一直延伸至手臂。
图片由患者本人提供
此时周女士不敢再耽搁,赶紧来到离家较近的西区医院治疗。陈菊萍接诊了患者,并为其检查后,确诊其是虫咬后引起的皮内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为其开具相关治疗药物后,周女士苦笑着说:“以后再也不随随便便采桂花了”。
同样因虫咬性皮炎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还有与同事合租的某手机店店员小冯(化名)。一天早晨,小冯起床准备洗漱完去上班,可是刚坐起身来,他就感觉身上奇痒难受。“我看到肚皮上有几个红疙瘩,上面有明显的小眼,一看就是被虫子咬过‘暴’起来的。”小冯说她睡觉一般习惯右侧着睡,所以小疙瘩全长在右半边贴被褥的皮肤上。
(图源网络)
陈菊萍表示,“虫咬性皮炎”,主要与蚊虫叮咬有关,以夏、秋季多见。皮肤遭昆虫叮咬后,其唾液中的多种抗原成分进入皮内引起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导致皮炎。
“常见的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并伴瘙痒、疼痛,严重者可有发热、恶寒、头昏、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主要发病于暴露部位和腰周。”陈菊萍说,被虫咬后,最怕用手抓挠,因为一旦抓破被虫子叮咬的皮肤后,致病病菌就容易通过皮肤的破损处侵入,从而引起局部组织感染发炎。
(图源网络)
什么是虫咬性皮炎
虫咬性皮炎又叫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样苔藓、婴幼儿苔藓。这种病与节肢昆虫叮咬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引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
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
虫咬性皮炎应如何治疗
局部治疗
可使用一些外用洗剂如炉甘石洗剂、薄荷水、金银花水、菊花水等来止痒。如发现虫咬处疼痛,伤口先用苏打水冲洗,因为绝大数昆虫的体液都是酸性的,碱性的苏打水可以中和酸性的昆虫毒液,减轻症状。
生活中,不少人习惯使用花露水、清凉油等祛痱止痒、防蚊虫叮咬。花露水虽然可止痒,但不能涂太多,因为花露水含有酒精容易刺激皮肤。如果皮肤有糜烂处,刺激性物质会加重皮肤的损伤程度。若频繁使用会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时可外用消炎药如夫西地酸、莫匹罗星等。
(图源网络)
系统治疗
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如果以上药物没有效果,可以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久治不愈的虫咬皮炎效果显著。尽量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
钙剂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配伍应用。
-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中医治疗以祛风清热为主,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
感染严重者可考虑口服抗生素。建议去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断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为佳。
如何预防虫咬性皮炎
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勤换衣被,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
经常烫洗及暴晒床上用品及衣物,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消毒,贴身衣服不可把内面露在外面晒。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图源网络)
一有前驱症状或出现风团样损害就应及时用药,可减轻发作。
不食用刺激性食物,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
-
室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穿长袖衣服,适当喷洒驱蚊露。
来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