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食菊花,清热平肝明目

21世纪药店

菊花,又称甘菊、滁菊、毫菊、九月等,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神农本草经》首载药用:“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黄菊花即甘菊花,苦微甘、性平,益肺肾,去风除热,补血养目,清眩晕头风。”


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凉,入肺、肝经;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以及疮痈肿毒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含有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挥发油,以及菊苷、腺嘌呤、胆碱、黄酮、水苏碱、维生素,以及多种氨基酸、刺槐素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镇静,降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并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等作用。


以菊花为食,历史悠久。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九九重阳又称“菊节”,人们赏菊、咏菊、食菊的风俗至今不辍。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菊花推崇备至:“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入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到末,罔不有功。”菊花入馔,烹调出菊花糕、菊花饼、菊花羹、菊花肉片、菊花粥、菊花蒸菜、菊花火锅等美味佳肴,令人大饱口福。清宫秘方中记有慈禧服用的“菊花延龄膏”,只用鲜白菊花一味,煎取浓汁后加入蜂蜜收膏,经常适量服用,有却病延年之效。


菊花茶调散

清头明目,解表退热


由10味中药组成。方中菊花疏散风热;僵蚕祛风止痉;薄荷、荆芥等散风邪,清头目;川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羌活治太阳经头痛;白芷治阳明经头痛;细辛治少阴经头痛;甘草调和诸药。适用于伤风感冒,偏正头痛,鼻塞声哑。


山菊降压片

平肝潜阳,降低血压


由6味中药组成。方中山楂消积化瘀;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泽泻泄肾经虚火;小蓟凉血散瘀。适用于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血压升高,头痛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等。


咽炎含片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炎止痛


由12味中药组成。方中菊花疏散风热;金银花、忍冬藤等清热解毒;射干、桔梗等清肺利咽消肿;麦冬、天冬养阴生津。适用于风热邪毒入侵引发急性咽炎所致的咽部干燥,灼热,红肿疼痛等。


菊花散

清热祛风,平肝明目


由5味中药组成。方中菊花清热平肝明目;白蒺藜平肝祛风明目;羌活泻肝风,止目痛;木贼、蝉蜕散风热,退目翳。适用于肝气风毒所致的眼目暴赤肿痛,昏暗羞明,隐涩难开,攀睛瘀肉,或痒或痛,渐生翳膜等。


菊花黄精片

清热平肝,滋阴润燥,生津止渴


由7味中药组成。方中菊花清热平肝;黄精滋阴润肺;葛根生津止渴;山药健脾益肺;枸杞子养肝滋肾;茯苓健脾宁心;玉竹养阴生津。适用于阴虚燥热Ⅱ型糖尿病所致的烦渴多饮,咽干舌燥,易饥烦热,心悸气短等。


桑菊感冒颗粒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由8味中药组成。方中桑叶疏散风热;菊花清利头目;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止咳;甘草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