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聚力搭建三大中医药健康扶贫平台

淄博卫生

        “中医的针灸真是神奇啊,我这只胳膊又长回来了!”走进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康复大厅,天津湾村贫困失独老人阚金满正在老伴丁龙华的陪伴下,按照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做着肢体康复训练,入院20多天的阚金满因脑梗塞后遗症导致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已经出现了明显好转。

  “俺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能住上“高级宾馆”,不仅不愁吃不愁穿,有人陪着说话,还能定期为这老寒腿做做热乎乎艾灸”!93岁的五保老人姬德花入住源泉长寿山老年公寓两个多月来见人就这样念叨。

  2018年10月,博山区委区政府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在全区启动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工程,博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优先选择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源泉中心卫生院做为托底养老机构,充分依托该院中医康复、中医养生服务优势,努力为特困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服务+中医药保健+养护养生”四位一体新型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已有分散在全区十个镇(街道)敬老院的170余名特困老人入住源泉长寿山老年公寓,享受到了“从头到脚一身新”、“一日三餐不重样”、“医疗康养一站式”的集中特色供养服务。

  这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淄博市博山区在中医助力健康扶贫中的一个缩影。裕禄精神在这里起步,也在这里传承。近年来,博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通过搭牢中医药健康阵地、搭好中医药人才队伍、搭强中医适宜技术这三大中医健康平台为中心,聚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有效助推健康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强基固本,搭牢中医药健康扶贫主阵地

  强化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筑牢健康扶贫基础平台。2016年以来,全区实施中医药服务全覆盖的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区172处村卫生室配备了4类以上中医诊疗设备;62处省定贫困村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率达到100%;46.5%的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100种以上,其他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均在50种以上,基层群众就近就可以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强化国医堂建设,做优健康扶贫精品平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从建筑风格、科室布局、设施设备、装饰装修、中医氛围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经过近3年时间的建设,区医院、区中医院及11处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国医堂,新建、改扩建面积达3832平方米,投资总额达500余万元。2018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门诊业务量同比增长30%以上。

  强化区中医院建设,打造健康扶贫综合平台。区中医院于2014年6月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2018年9月30日,投资1.8亿元的新院区全面投入使用。中医院各临床科室中医诊疗设备配置率100%,共计14类86种,能够开展20种中医适宜技术项目,83种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01种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3项,市级科技成果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强化政策倾斜,打造中医药健康扶贫惠民平台。制定中医药服务倾斜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中医药技术开展诊疗服务,在医保报销基础上提高5%报销比例;贫困人口在签约医疗机构看病就医,医疗费用在医保报销后的自付部分由医疗机构通过让利再予以减免10%。通过政策组合引导,贫困人口在基层接受中医药服务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二、传承发展,搭好中医药健康扶贫主力军

  树立名医,发挥中医药优质资源作用。将打造名中医作为推进中医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推荐评选省市级名中医11名。2018年8月,联合区人社局共同组织开展“博山名中医”评选工作,评选出了10名博山名中医,并在医师节活动中为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进一步推动基层中医人才提升发展。2018年6月,为充分发挥各级名中医的带头作用,充分挖掘名中医的学术资源,我区全面启动“名中医”大讲堂活动,讲授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及学习经验,为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也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就医平台。

  培养骨干,做好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一是各基层单位以“国医堂”为依托,积极开展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年轻人。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包括“山东省基层名中医李效勤工作室”、“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董以凤工作室”、李氏整骨第三代弟子,被患者誉为“邵一针”的邵长胜工作室,以及6位基层名中医工作室等10个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各工作室均独立设置、并配置了相应的诊所设施,同时为每一位中医专家确定了至少一位传承人,全面跟师学习,传承中医药思想和中医药技术。二是开展区域中医药医联体建设。2018年1月,区中医院牵头成立“中医院发展联盟”和“青年中医成长联盟”,与20处基层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67名基层青年中医加入成长联盟。

  普及推广,做好基层中医药的社会效应。一是全面开展民间中医资源普查工作,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加强中药验方收集、保存、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目前,全区收集有效民间中医药资源30份。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村居、进校园”的三进活动,同时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将中医药科普知识送到基层,向基层群众传授中医基础、食疗药膳、运动锻炼、艾灸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开展校园中医药课堂,向中小学生科普中医药知识,让他们从小感受中医药国粹。

  三、技术强基、搭强中医药健康扶贫技术力量

  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建设。2015年,区中医院挂牌成立“博山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成立了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组,以培训全覆盖为目标,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推广模式。为方便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参加培训,区卫计局按照服务区域在5个镇卫生院设立了基层培训点,专家组直接到基层开展现场培训。2015年以来,全区累计组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0余场次,培训9000人次,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率达100%,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2018年3月,我局与齐鲁医药学院联合举办“乡村振兴、健康先行”乡村医生培训班,重点针对专科以下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共计202名,培训时间18个月,理论培训6个月(142个学时),临床实践12个月。此次培训中医药内容作为必修课进行了学习考核,为村卫生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有效改善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少,理论知识不系统的问题。

  全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考核。2018年4-5月,我区组织开展了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考核工作,依托区基础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区级培训和镇级培训交互进行,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教学的方式进行,仅4-5月,全区组织培训60余场次,培训人次达1500余人次。经过严格考核,全区315名基层人员就针刺、拔罐、刮痧、艾灸等4类中医适宜技术考核合格率达99%以上。

  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进村入户。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全区178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均有一名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签约内容中加入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制定中医药特色服务包,每年为签约一般人群免费提供针灸、拔罐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次,签约重点人群在此基础上进行免费中医药健康保健指导。目前,全区14个家庭医生签约机构全部开展中医药签约服务,制定中医药特色服务包10个。

  下一步,博山区将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将中医药服务全面渗入到健康扶贫的每一项工作中去,真切让基层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是使命、是责任,更需要担当和付出。身为焦裕禄故乡的卫生健康人,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带着焦裕禄精神去扶贫,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供稿:博山区卫计局

编辑:侯庆东

校稿: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