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远期依旧看涨,合理备货应为首选!
自7月份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以后,国内豆粕现货行情虽然大方向看涨,但涨势并不是特别明显,因素有很多:国内政府部门积极做出各种利好指引分不开,当然猪瘟肆意扩张、10月份以前国内大豆、豆粕供应充足等利支持;在进入9月中旬期间,豆粕行情一度失去了方向,走势并不明朗。不过,在进入10月份开始行情是经历了一场连续长达半个月的疯狂上涨,美豆上涨、人民币贬值以及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国内豆粕库存连续五周下降等利多因素,是刺激粕价快速走高的原因所在。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的数据跟踪,截止10月13日全国豆粕日度均价高达3632元/吨,较月初上涨105元/吨;而进入14日后,利空消息叠加而至,豆粕现货行情开始慢慢转弱,但工厂对此并不是很买账,在14-29日多以稳中偏弱或略显偏弱走势为主,直到30-31日月末两天行情跌幅明显加大,31日全国日度均价3503元/吨,较月中最高价格已跌128元/吨。
面对行情的持续回落,市场显得有些焦躁,后期的行情将是怎样,贸易战尚未结束,此轮跌势究竟何时为止,后期还涨吗,但是什么时候出现?带着种种疑问,小编帮您梳理了一下头绪,请往下看。
分析如下:
非洲猪瘟肆意扩张 豆粕饲料需求不佳
目前,市场已经出现41例非洲猪瘟疫情,分别发生于山西(1例)、天津(1例)、辽宁(18例)、河南(2例)、江苏(2例)、浙江(1例)、安徽(8例)、黑龙江(2例)、内蒙古(4例)、吉林(2例)。受此影响,养殖户出栏积极,生猪存栏减少,补栏积极性不高。据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9月,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8%,同比减少1.8%。其中,能繁母猪环比减少0.3%,同比减少4.8%。另外,水产养殖进入淡季,豆粕饲料需求不佳。
国储计划定向抛售 弥补四季度大豆缺口
据天下粮仓的最新消息,中储粮计划在 2019 年年初对部分油厂释放储备大豆,以应对南美新作上市前的供应紧缺。预计500万—600万吨大豆在2019年1—2月流入油厂,随后的4—5月,南美新作就会集中上市。若国储大豆流入压榨市场,国内大豆供应紧缺压力将小于预期。
此外,我国将取消印度菜粕进口禁令,不少企业正从乌克兰进口葵花粕、从印度进口豆粕和菜粕,以弥补国内四季度大豆市场的缺口。
饲料配方中降低蛋白用量 提升杂粕比例
日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起草的提议草案显示,降低猪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并增设上限值。草案建议,猪饲料和家禽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最低标准将下调3%。如果低蛋白方案得到批准,那么本年度国内大豆需求将减少1000万吨。
目前,豆粕与杂粕的价差扩大,豆粕在饲料生产中被替代,一些大型饲料厂开始调整配方,菜粕、棉粕等杂粕的添比提升,猪料中菜粕的添比从3%升至5%,甚至8%,水产料中菜粕的添比也从25%升至35%。替代品添加比例提升,豆粕的消费空间被压缩。
11月底G20峰会中美两国元首会晤 或存在达成贸易协议可能
早在10月中旬期间市场传言,在11月底G20峰会中美两国元首会见面,就中美贸易冲突会有深刻的谈判,此次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如果中美贸易战宣布结束,国内大豆进口美豆放开,国内豆粕供应自然不是问题,行情势必是走回头路。尽管最终情况到底是怎么样谁也不清楚,但这种预期也给了市场一定观望态度。
贸易走向不确定以及冬春环保限产叠加大豆供应紧张 ?
豆粕远期看涨依旧
事实上,无论怎么样,目前中美贸易关系走向尚不明朗,上周末期间网上有传中美贸易停战,但尚未得到证实。受非洲猪瘟继续扩散、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新的饲料蛋白标准降低豆粕用量以及增加杂粕进口等举措,国内豆、粕类期货大幅降温,月末两天国内豆粕现货行情跌势明显加大,终端需求也明显放缓。对于工厂来讲,持续下调价格意愿并不足,贸易战不停、后期冬春环保 限产叠加大豆供应紧张影响,部分大豆压榨企业出现大豆现货短缺的风险很高,豆粕维持低库存存在一定风险,我们认为11月中旬前,豆粕现货仍将经历一个回调整理过程,因此低库存企业当抓住机会,补充库存,以应对后期的价格上涨。而远期市场不用多说,贸易战不停,豆粕则仍是上涨为主基调。当然,如果贸易走向有变,市场将是另一番景象,密切关注11月底G20峰会中美两国元首的交谈。
文章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