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专访丨方来英: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
方来英
十三届全国政协
提案委员会委员
简介
北京中医学院(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同仁堂,北京医药总公司工作。
2000年,于北京市药品监督局工作,参加了整个药品监督体制的改革和组建。
2008年,于北京市卫生局工作,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任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2012年7月3日,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012年11月免去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职务。
2014年2月——2017.5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2:00,采访小组在刘书记的带领下有幸采访了方来英老师。方老师亲切而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握手,在书记与老师进行简短的交流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以下内容根据方来英老师的采访录音整理
美好的大学回忆
有许多课程让我们印象深刻,中药系一直注重实践,当时老师带我们去南口采药,早上揣俩馒头就出去了,到深山里头采药,药用植物随走随认,指着路边。有许多很美好的记忆,直到现在有的时候我要走以前的公路,因为会经过我们当年的实训基地,回忆起当年在山上,蛮有意思的。
那个时候的学习气氛非常的好,学生们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强,每天晚上学校的教室,图书馆,都是满的,几乎没有同学在宿舍里玩。
青春年代是火红的,记得除了上课,文体活动也搞得很有意思。我们班排过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起来》,并在学校汇演。我们没有乐队,但是我们创造了一个条件,我们把无伴奏的形式给引进过来了。
再有,我们举行班级排球比赛,男女混编,很是活跃。
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中医药它有它自己的生命力,这个是我在毕业之后的长期工作当中深刻的一种感受。
一个是实践上,我们到山里、到许多贫困地区去,乡镇卫生院自己采药,降低了成本,又能解决老百姓的日常的健康需求。中国人五千年走过来,它怎么对抗的疾病?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有多少年?那我们剩下的四千多年我们靠什么?靠的就是中医。
第二个,从理论体系上,我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了。它和现代科学技术认识世界的哲学基础是不一样的。其实学中药的,别把中药学当植物药学,别把中药只是看成若干个化学结构的集合。什么是中药?曹春林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过,那一定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骄傲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接挑战
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藏,它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让人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
在进中医学院之前,我们的同学都是按照现代的科学体系去培训,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习数理化,转到这个体系的时候,要看到它的博大精深。
我们很容易把中药学当成植物药学,去搞成分,去搞化学组成,再深入点,从植物的基因演变去分析问题,但有个根我觉得不能忘了,要先讲传承,再讲发展。一定要把老祖宗的东西搞明白,才能去说怎么往下发展。还是要想传承,想我们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
从专业来看,大家考虑的问题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点,作为创新大国,中国的教育是未来的创新前景。未来中国医药的创新,中医药至少在两个领域,一个领域就是传统中医药在社会发展当中我们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接受。要能保护住中医药最精华的东西。药物在没进入人体之前它只是个化学物质,它只有进入了人体它才是药。进入人体的路径,我觉得这是中医药未来最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比如现在的中药注射剂,引起许多的不良反应,为什么引起不良反应?是因为它的某些杂质导致。寻找合适的进入人体途径,这是一大挑战。
第二部分,要认识到做基础科学很好,但去做应用研究也很好。未来的创新需要有些做应用技术研究,这是企业当中很缺的一部分人。应用创新,不仅要看到原始创新的部分,同时也要看到技术的部分,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理念,关注到比如说未来中药的标准体系,工艺体系,剂型结构这些东西。从研究到生产,从生产到市场。未来不仅需要科学领域上的创新更需要技术上的创新。
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自身创新问题。我觉得对于中医药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让现代人能理解和接受传统医疗,不是非要用现代医学体系解释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许中医药理论体系也可以解释现代体系,它是个融合发展的过程,不是谁用谁来替代解释的问题。要求思想创新,否则中医药就成了搞植物药,跟着搞成分分离合成,我们可以用生物化学方法把这东西弄出来,得到一个纯单体,然后去建立我们的标准体系。可以有一部分这样走,毕竟我们出现了青蒿素,但是我们整个中药不能都这样走。同时也不能排斥现代科学,那么中间我们怎样去创造,对于我们是个挺大的挑战。中药现代化不是什么简单的用现代理论去诠释中药的世界,有的可能也诠释不了。
给幸运的中医药学子的建议
我觉得每个在中医学院上学的同学都是幸运的,比学习其他专业的同学更近地接触了民族五千年历史形成的境况,还能读得懂《诗经》。这个其实是我们的一个幸运,而且也是的一个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未来的人类的奉献有很多。
尽管在中药系,建议大家要关注一下中医基础的一些理论性,经典性的东西,会受益一辈子。我们毕竟不是干临床的,我们不用背书。但是比如像《内经》这种,我觉得我们在学习当中不要忽视,我们把有机化学学得倍儿好,把物理化学学得倍儿好,但是既然干了这一行,我们也要了解一些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东西。
第二点,应该比其他学校的同学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养,其实任何一个成才的人,他往往多才多艺的,他的思想才容易发散,才有可能实现我觉得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视野狭窄的人是实现不了创新的。那么在大学时间是培养思维方法的一个过程,多读书,什么方向都可以读,然后你才能成为聪明的人,最后才能规律性地研究看待问题,让自己得到更好的。但不是忽视中药学,而是要有一定的时间去读不同书籍。
第三点,尽可能的去接触社会,尤其医药院校的学生,当你真的到深山里头,你去看中国国医疗问题,你去理解总书记说的脱贫,跟你在国贸里想的是不会一样的。你一定要到最广泛的社会实践,而且别把这种社会实践跟我们的专业性质对立起来。
总之,全面发展对专业是有好处的,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都会有好处的。
心存感激,贺·中药学院60华诞
我是从学院走出来的人,心存感激,学校永远是我的母校。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的传承延续,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延续,祝愿母校,能在在滚滚历史长流当中,名扬四海,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像我们这样一线的卫生工作者。
编辑丨陈蔚
摄影丨时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