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40年 纵观广元卫计发展】告别“看病难”,走上康养路

广元卫生计生

编者按



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迈入第40个年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物换星移,岁月如歌。在这40年的时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40年间,广元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的看病老三样,到现在的核磁共振、数字减影平板造影血管机(DSA)等大型医疗设备,从基本满足就医需求到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广元正用踏实的脚步,增进全市人民健康福祉。


从无到有  从低到高

朱云祥是广元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大夫,1991年毕业后来到中心医院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见证了全市基层医疗从无到有,水平从低到高的发展。


“以前中心医院还叫人民医院时,医院是2层楼的木房,院内通道阴暗狭窄。全院只有500多张床位,全院职工加上护理人员也才400来号人。”朱云祥回忆道。


现在的中心医院已经是另外一番面貌,2层楼的木房变成了高楼,全院已经有床位1400余张,全院在职职工1800多人。更让人欣慰的是,今日的医疗条件与以往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广元市中心医院李兆基门诊内科大楼


随着国家医疗事业改革的深入,全面医改正式启动。医疗机构数量、先进医疗设备保有量等指标大幅增长,医院的装备质量明显改善。


中心医院目前拥有1.5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宝石能谱CT等总价值2.1亿元的大型医疗设备,设施设备处于川内领先。


广元市中心医院是全市就医环境、医疗条件大幅度改善的一个缩影。截至2017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3557,床位19778,卫生计生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全市建成三级医院9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21。全市有在建国家级重点专科1已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9

装备齐全的救护车


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

如何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全市改革探索重点。


针对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元市委市政府积极稳妥快速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启动了分级诊疗和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惠民让利于民超百万元。


近年来,全市积极鼓励社会办医。从2014年至今,民营医院床位数增长20%以上诊疗量增长15%,不仅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也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


全市还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医疗责任第三方理赔,公立医院医责险参保率100%当地“调解保险医疗三方联动”解决医患纠纷机制,创建“平安医院”的模式,得到了省卫生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医疗群体事件。


不仅如此,全民医保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农合参合率达99.38%新农合住院补偿近500万人次



医养结合  健康产业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和健康等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广元借助“女皇故里、养生天堂”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医养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2013年,通过多方考察,在学习外地市医养结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了全市发展健康服务、医养结合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着力做好服务产业研究。对具有保健、休闲、养生、养老、医疗功能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大西北医养结合休闲旅游度假区。

康养示范产业园项目


也在2013年,广元市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市校合作框架协议》,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人才科技力量,并广泛征询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机构意见,编制出台了《广元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科学合理的“一二三”养生产业发展区域,即“依托一个中心、辐射两江、打造三区域”模式。


在推进工作中,市中医医院成为全市率先试点,将位于上西坝的“老年病防治中心”整体搬迁到市中医医院北院区“颐康园”,并新建万缘“颐康园”,形成南北呼应态势的医养结合康养区。此外,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康复中心、市中医院万源颐康园二期工程项目采取PPP模式实行多元化投资,新建建筑面积63000平方米、新增设床位1500张。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中国西促会合作,将老年科床位增加到800张,成立相对独立养老机构。


全市还创新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把“医”和“养”结合起来,让老年人有病则治、无病康养,颐养天年,让子女从繁重的家庭压力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干事创业,解决了我国养老机构“有养无医”和医疗机构普遍“有医无养”的缺陷,使医疗、养老、康养得到良好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广元日报

责编:黄呈韵

审稿:王松、谢春燕

往期回顾

市长邹自景督导调研市监督执法支队帮扶贫困村工作

【感动】杏林妙手助“格桑花”重绽光彩

【健康】两个月内5位明星因癌症离世,最好的防癌方式只有一个,不要等到患病才明白


( ̄▽ ̄)/喜欢就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