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的儿科不一般,就在你我身边,速来围观~

扬州卫生计生

古运河畔,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东区医院内,一幢新近启用病房楼与众不同,楼内除了摆放有序的仪器设备,到处都是可爱的卡通图片。病区上下如窗帘、床铺,就连护士服则被温馨的粉红色调包裹。这就是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东区医院的儿科病房。


弹指一挥间。经过近60年的发展,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从初成立的1个普儿病区,发展到目前拥有新生儿病区(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区(PICU)以及3个普儿专科,180张床的五大病区。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13,其中医师47人、护士65人、技师1人;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3名,扬州市医学重点人才1名。儿科业务范围覆盖苏中地区,全科年收治住院患儿近7000人次;年门急诊量逐年增加,近二年均超过35万/年人次,具备解决疑难危重和复杂病例的能力,担负了扬州市区儿科专业近50%的业务量。



行业引领

进一步完善专科技术,

疾病专科化收治提高专业水平。


对儿科疾病谱中占据首位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专科技术,扬大附院儿科已经逐步完善,在重症及难治性肺炎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几年前,儿科专家成功抢救了一名溺水致昏迷的4岁男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吴明赴说,孩子老家在外地,当天来扬州亲戚家玩,不小心掉入附过的水塘中。被人发现送医院时,孩子已昏迷,处于呼吸衰竭状态。


医护人员立刻进行紧急施救,发现孩子有吸入性肺炎。在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用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对孩子肺部进行冲洗,冲出很多泥沙样的物质,并对孩子进行抗生素治疗。“孩子恢复得很好,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出院后还经常打电话问候我们。”



扬大附院的儿科呼吸专业发展迅速。从上世纪90年代起,科室就成立了儿科呼吸协作组,目前科室已独立常规开展局麻下儿童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术、气管异物取出术等技术,儿童肺功能室常规开展小儿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有利于炎性气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科室对小儿哮喘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在扬州地区率先引进吸入疗法,建成儿童雾化治疗中心;过敏原检测和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SIT)也已常规开展。


2010年,医院开展儿童性早熟、矮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进行系统诊断和治疗及长期随访;2012年开展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青春期矮小症的干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对于外周性性早熟的中药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GnRH的治疗、大骨龄青春期矮小的治疗及Turner综合征患者的全面治疗与随访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儿科内分泌专科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展小儿神经专科,开展新生儿脑功能检查,建立儿童动态(睡眠)脑电图室,进一步提高对儿童惊厥的诊疗水平。除此,科室在小儿免疫性疾病、血液以及肾脏疾病等慢病的诊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科内多位学术骨干分别在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中西医学会儿科分会、江苏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质控委员会任委员以及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血液学组、急救学组、呼吸学组、心血管学组、神经、感染和免疫风湿学组担任学组委员。扬州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2013年,作为省内首家综合综性医院,儿科被授予“美国儿科协会”(AAP)中国教育基地,两名专科医师被聘为AAP特约讲师;2014年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实习基地;担任扬州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留学生以及研究生的教学带教任务;新生儿科为江苏省“青年文明号”。


重症医治

最早建重症监护中心,

对患儿疑难、危重疾病进行系统的诊疗。


扬大附院儿科在扬泰地区最早成立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对新生儿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疾病诊治采取系统的诊疗规范。


目前能熟练应用外周双通道同步换血治疗技术治疗具有换血指征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防止胆红素脑损害;经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等技术为省内先进水平;率先引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应用CPAP、常频与高频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抢救呼吸衰竭;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新生儿重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及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危重症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显著。



除此之外,儿科专家可以娴熟地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微量喂养及全静脉营养,提高了危重早产儿成活率。他们还与小儿外科合作参与围手术期管理,常规开展高危儿的随访工作,对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


2003年,扬大附院新生儿科在我市及周边县市率先建立了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与院前急救,更有效地进行现场复苏急救和途中处理,使得危重患儿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就得到及时和序贯地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


在儿童重症疾病救治方面,扬大附院的专家们有其更高的专业水准,为更好的提高医生的抢救水平,在近十余年先后派出十多位医生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PICU进行培训,不断学习最新的儿科急救技术,每年抢救多名危重患儿,使其专危为安。



5岁的男孩明明(化名)突患脑梗塞被送到医院儿科。“家长把孩子送来时,孩子还一个劲地说头疼,并且出现呕吐、抽筋等情况。”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副主任陈晓回忆说。经过检查,她发现明明血压异常高,询问病史得悉,孩子先天性肾脏畸形做过手术。


经进一步检查,陈晓主任发现男孩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出来数值很高,赶紧对明明采用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片的方式进行降压治疗。孩子不仅血压降下来,脑梗的症状也慢慢恢复正常。“令我们开心的是,孩子也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长大后来复查时,我们发现他和普通孩子一样智力正常。”



陈晓介绍,遇到如明明一般起病急,病情复杂的孩子,儿科专家会通过临床以及仪器设备进一步检查,第一时间准确判断病情,并迅速采取系统有效的诊疗。


目前扬大附院儿科专门为危重患儿的急救成立了PICU,里面有最先进的儿童监护系统,儿童呼吸机,儿童血气分析仪,儿童除颤仪,床边摄片机,床边心电图,床边超声。让危重患儿以最快的时间获取医学检查数据,及生命支持。


专业护理

全员进修PICU技术,

不断提高儿科危重症抢救及护理能力。


患儿住进医院,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阿姨们。是她们以爱心、细心、耐心照顾着孩子,安慰着家长,帮他们度过在医院中最困难的时光。这样感人的例子每天都在上演。


被誉为“万婴之母”的护理部副主任陈玉瑛动情地说起一个病例。福利院的孩子小小(化名)一岁多了,在她三四个月时,因为哮喘住进医院儿科病房。护士们都知道她是个没有父母的孩子,所以格外关照。



"孩子患先天矮小症,快5个月了,看上去像一两个月大的婴儿,但智力发育正常。”陈玉瑛至今都记得,当时几个照顾小小的护士只要从她身边经过发出一点声音,小小就会扭过来看她们。后来,小小康复回到福利院,七八月时因为哮喘再次入院治疗。“那时就机灵了,大家都很喜欢她。”前不久,小小再次来医院检查时,护士阿姨争着教她说话,她也会跟着发音。陈玉瑛说,福利院的孩子生病了,大多送过来。“知道孩子的身世,大家更是疼惜。”


除了爱心、细心、耐心,护士们更重要的是娴熟的专业技术技能。新启用的病房大楼,设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对于护士的日常护理提出更专业、更严格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儿科护士6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2人,占64.6%,中级以上职称21人,占32.5%。2004年起,8名护士前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及NICU进修,2人南京儿童医学中心PICU进修,4名护士分别在南京、苏州等地的儿童医院学习危重症儿童护理,并获得“江苏省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证书。10名护士参加扬州市儿科专科护士培训,6名护士进入本院ICU培训,护理团队具有较高的儿科危重症抢救及护理能力。


目前,扬大附院儿科拥有江苏省护理学会妇儿分会主任委员1人,儿科危重症学组成员1人,长期承担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及广陵学院《儿科护理学》本科生教学任务。陈玉瑛曾多次作为儿科护理专家被邀请进行省内外专科会诊及讲学。


另外,儿科护理专业为江苏省儿童危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进行扬州市儿科专科护士培训2期,辐射培养下级医院儿科专科护士20余名,整体提高了扬州地区儿科护理综合水平。


(以上图片均由张卓君拍摄)


来源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