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大药房-霜降】秋天的最后一次回眸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2018年10月23日19时2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同时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霜降的由来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的养生
汉药中医认为,霜降应淡补。因此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盐食用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同时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补冬不如补霜降”,比起冬天进补,霜降时节秋补会更有效果。秋天最肥硕的鸭和鲜香的羊肉,煲汤时最好还要加上党参、当归、熟地和黄芪四味中药。
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地黄等。不过 “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收敛阳气。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等。
霜降的习俗
『习战射』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都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正如《春秋感精符》所记载:“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自从汉代以来,就在季秋之月讲习武事,操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已沿袭成为惯例。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其实,由于柿子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
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进补』
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俗话说吃啥补啥,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严歌苓在《霜降》里写道:
春天时,不知道秋天的事,
秋天来了,知道了所有的事。
随着最后一片落叶归根,
随着最后一枚硕果收藏,
一岁荣辱,到此终结。
让我们平静地送走昨天,
欣喜地迎接明天,
不管四季如何更替,
生命总有恒常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