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新政落地 地方增补何从?

医药导报社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版)(以下简称: 2018 版目录)近日公布,此版基药目录覆盖面广,总品种数量增至 685 种,不仅在品种数量上能够满足不同疾病患者多种用药选择,而且进一步规范剂型、规格,并建立起基本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指导基本药物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合理用药、支付报销、全程监管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增补存废各异


考虑到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 2018 版目录的意见明确,原则上各地方不再增补药品。

       

新基药目录印发后不到一周,各地纷纷出台了实施通知,落地速度堪称飞速。对于各地不再增补这件事,记者梳理了 20 个省市近日出台的文件,发现大部分省市虽然没有新增,但保持了原有的地方增补。比如青海将未纳入 2018 版目录的原青海基药增补目录品种药物属性变更为「非基药」;湖北发文废除地方增补,但却实行「过渡期」政策。目前明确立刻废除原有地方增补目录的省市仅有重庆、山东、福建。

       

对此,重庆某药业集团负责人解释道:「截止 11 月  6 日,虽然重庆、福建、山东都取消了原地方增补基药目录,但山东省同时还取消了基层医疗机构采购非基药的限制,福建省也早在 2015 年就已取消了这个限制,完全开放了非基药下基层的通道,唯独重庆废除地方目录之后,没有出台其他配套政策」。



重庆药圈有点懵圈儿


大部分省市保留了原有的增补目录,这实质上也给了新版基药挂网采购过渡期和调整期。对于原有增补数量超 200 个的重庆来说,在没有其他配套政策的前提下,骤然废除地方增补目录,难免造成各种困扰。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庆药企负责人说:「如果全面废除地方基药目录,我们将丧失大片医院市场,重庆其他药企的地产品种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大量原有重庆地产基药成为『非基药』,基层医疗机构有可能面临无药可采的局面。」上述药业集团负责人如此说。突然宣布废除原有地方目录,让生产企业措手不及,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对于医生来说,大批量的用药调整势必会影响医生的用药习惯,严重干扰治疗的有序性,增加用药安全风险,还会让有固定用药习惯的患者无所适从。有药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会增加老百姓服用新药物的担心且阻碍患者用药的便利性。

       

在采访中,重庆多家制药企业的负责人都建议保持原本的地方目录,让老百姓吃上本地的放心药。



呼吁配套柔性衔接


新政要平稳落地,通常都会征求多方意见,考虑各方利益,并预设一段政策的适应期和缓冲期,制定及时、衔接、协调的配套政策。如果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再好的政策也有可能遭遇 「水土不服」。

       

从目前各个城市出台的实施细则可以看出,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如山东、青海等,巧妙地避免了「一刀切」的形式。重庆在公布实施细则时,并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衔接政策,是造成当下出现尴尬局面的原因。「建议放开基层用药对使用基本药物的限制」,重庆某制药公司负责人认为,随着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工作的推进,不放开基层用药,不打通基层与等级医院的用药联动,很难推动基层分级诊疗工作,这也是重庆众多医药企业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