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病】糖尿病危害甚为严重

天津市人民医院

专家:重视高危因素  科学认识疾病  积极防治控制

如今糖尿病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天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轶萱介绍,在大多数国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造成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50%或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都归因于心血管疾病。

我国是世界上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这里的高血糖状态者包括了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中国2015年糖尿病(20-79岁)患者数量达到1.096亿,居全球首位,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40年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数量达1.507亿。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的现状是三低一高,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一高是高患病率。

糖尿病高危因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着异质性。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其中的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不健康、高脂高糖饮食、少运动及性格问题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指出,成年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是指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超重(体重指数BMI≥24千克/平方米)或 肥胖(BMI≥28千克/平方米)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静坐生活方式;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毫摩尔/升和(或)甘油三酯(TG)≥2.22毫摩尔/升,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

上述危险因素中又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或遗传倾向;特异的种族;曾有过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处于糖尿病前期,如糖耐量异常或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这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如不加干预和控制,则很可能发展成2型糖尿病;患有代谢综合征;超重、肥胖、抑郁症的患者;饮食热量摄入过高、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正确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在维持血糖稳定的过程中,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等发挥重要作用。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指血浆血糖浓度。正常人的血糖,空腹<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7.8毫摩尔/升。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血糖的主要来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途径,食物是主要外源性的来源,内源性包括肝、肌肉中糖原分解以及身体里新合成的糖,即非糖物质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也就是糖异生。储存的糖原分解,是维持空腹血糖稳定的关键。当身体内的血糖来源不足时则会发生低血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个,分解葡萄糖给身体提供能量(主要有大脑、心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并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转化为其它的糖及非糖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值时,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即尿糖阳性。

胰岛素直接降低血糖,使血糖被组织利用,使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平衡,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的胰脏,胰脏中存在着胰岛,而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血中的胰岛素不能直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它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对血糖有精密的调节,维持血糖平衡。一旦这种血糖调节机制紊乱可能出现疾病表现。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另外一种情况是胰岛素受体出现问题,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胰岛素功能缺陷),所以导致体内的血糖不能被利用,糖在血液中堆积,血糖增高。

典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均与血糖密切相关,对于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引起注意是否有患糖尿病的可能。如多尿、易饥饿、口渴、疲乏、足部外伤或溃疡很久不能痊愈、皮肤感染、阴部瘙痒、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性功能出现问题 (成人)、 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足部麻木或刺痛、视物不清、反应性低血糖等。糖尿病大部分(主要是T2DM)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多不呈现“三多一少”及相关的临床症状,常在健康检查或流行病调查、或因其他疾病状态被检测出高血糖而获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

患者如果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等,加上随机的静脉血糖≥11.1毫摩尔/升,或加上静脉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加上OGTT试验2小时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可以诊断,如果患者无高血糖的症状,则需改日重复检查。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 ≥6.5%。

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神经病变,发生率与病程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脏病变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使中风发生率增加2-4倍,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冠状动脉,最终结局是每10名糖尿病患者有8例死于心血管事件。外周血管病变导致患者跛行,生活质量下降,糖尿病足可导致足部反复感染,甚至截肢。因此,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危害。

糖尿病的治疗

“五驾马车”治疗缺一不可。五驾马车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是降糖治疗的基础,血糖监测是保障,采用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糖尿病教育者为患者提供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

糖尿病患者设定个体化控制目标。大部分成年患者HbA1c应该控制在7%以下;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可以将HbA1c控制在6.5%以下;如果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短、有显著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的合并症、糖尿病病程很长、自我管理教育+适当的血糖监测+有效剂量的多种降糖药治疗仍难以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可以将HbA1c控制在8%以下。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包含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等。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建议采取降糖、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至相关专科治疗。

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目标,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控制糖尿病要达到的近期目标,控制高血糖,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宋轶萱

医学硕士,天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后获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内科学医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内分泌学科的临床工作,专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亢、甲减、高血压、痛风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先后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及综述。天津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宋轶萱

天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擅长:糖尿病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甲亢、甲减、高血压、痛风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文章转自:中国技术市场报


推荐阅读


【警钟长鸣】天津市人民医院纪委开展警示教育系列活动

【学术交流】内镜诊疗中心李文主任为全国内镜医生做ERCP规范化培训

【专家救治】津粤两地专家双镜联合“微”摘食道癌

【行风会客厅】人民医院良医让我“涅槃重生”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