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药之王“甘草”功效详解

青海湖药业

众药之王“甘草”功效详解
我国现今临床常用的700余种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推甘草。据统计,甘草的处方率在79%以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其入药的历史都很悠久,从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甘草的别名很多,有蜜草、甜草、美草、灵通、粉草等,最特别的是有"国老"之别称。南朝齐梁时期医学家陶弘景说:"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甘草生用泻火,熟用散表寒,能缓能急,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李时珍称其"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在我国,甘草始载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书《尔雅》中,药用则首见于汉朝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东西方的古人对甘草的应用有所不同,东方多用作解毒剂,西方则用于祛痰和镇咳。

  在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把甘草列为上品。说其能"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梁朝名医陶弘景所辑《名医别录》称其为灵草、蜜草和国老,并誉之为"众药之王"。唐朝名医甄权称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上曾记载:在当时的湖广地区,人们外出旅行,随身必带甘草数段,以备不时之需。凡就餐前先试服少量饮食,再取甘草嚼汁,若经此不吐者,证明食物无毒,便可放胆享用。江浙民间常在婴儿手腕上缚一段甘草,任其吮吸,既甜且有益无害。

  甘草入药不但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00年,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汉穆拉比法典》中即载有甘草。3 000年前的埃及古墓中发现贮藏有大量甘草。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把甘草当作补药,认为它可治疗咳嗽和咽痛。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全集》里记载了甘草的使用。公元前200年,希腊植物之父发现甘草有止渴的作用。欧洲荷兰等国,民间至今还用甘草来治疗胃溃疡...而今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的药典里都收有甘草,可见其受东西方人的青睐,由来甚久。
中医学认为,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蜜炙用,可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等;生用,可治疗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现代医药学已证实甘草确有较好的解毒功能,可消除和降低氯化铵、组织胺、水合氯醛、苯、砷、汞等的毒性,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而且也证明它能治疗诸般咳嗽,还能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对胃肠道溃疡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甘草还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以及具有镇痛、抗惊厥的功用。此外,由于甘草独具甘味,又有缓和其他药味性能之作用,故在复方中能起到协调各药,"补偏纠弊"的作用。

  现代药理分析,甘草含甘草甜素、甘草苷、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有抗惊厥、镇咳、抗炎、抗溃疡、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治疗阿狄森病(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尿崩症、更年期综合征。甘草甜素的抗肝炎作用很突出。甘草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还具抗癌作用。而今甘草合剂、甘草糖浆、甘草甜素片等成药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日本、美国医学家的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其抑制率达78%。将甘草甜素加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中,可导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死亡。日本东京的南谷干夫医生试用甘草甜素治疗8例艾滋病患者,病人的免疫功能均有明显增强。这充分说明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美国也有类似报道。
甘草含甘草甜素达4%~6%,其甜度比蔗糖高50倍。甘草甜素易溶于水,即使1:200000的稀溶液中仍有甜味,足见名副其实。现代美、英、日等国酿制啤酒、配制饮料都喜欢用甘草作调味剂,国际上蜜饯、糖果、化妆品中亦大量应用甘草,其作用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