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养犬,预防狂犬病!
这一消息印发市民的强烈反应,那么,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者,我们在文明养犬方面能做什么呢?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属引起的人兽共患病,95%的狂犬病病例是来源于犬的咬伤和抓伤。
发病的狂犬病动物是传染源,病毒经唾液排出,通过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粘膜而导致感染。
我国是狂犬病的流行国。几乎全部省份都有过狂犬病报告。最近一次疫情高峰为2007年,全国报告了3300例因狂犬病死亡病例。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例数持续下降,2017年全国共报告516例因狂犬病死亡病例。当前狂犬病仍然是我国第三大传染病死因,我国因狂犬病死亡人数仅次于艾滋病和肺结核。我国每个月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夏秋季高发, 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8 月。病例呈现“三多”的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农民一般占病例总数的65%以上;男性病例数约为女性的2 倍;15 岁以下儿童和4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加强犬只免疫,从源头切断疾病传播,是全球公认的预防狂犬病的最佳方法。犬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伴侣动物之一,文明养犬,为犬只免疫,避免犬只伤人,是养犬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1、 合法养犬:为自己的爱犬办理“养犬登记证”,给它一个合法的身份。
2、相伴一生:养犬前请三思,一旦饲养,一生负责,犬主人应对爱犬“不离不弃,相伴终生”,不因生病、失去新鲜感遗弃爱犬。
3、牵好狗绳:遛狗时请牵好狗绳,避免爱犬骚扰他人,也防止爱犬乱跑丢失。
4、清理粪便:遛狗时随身携带垃圾袋,及时清理爱犬粪便,以免影响公共卫生。
5、制止乱吠:请给予爱犬正确的行为训练,避免乱叫乱吠影响他人,在爱犬吠叫时应及时制止。
6、犬只免疫:每年定期为爱犬进行疫苗注射和常规体检,以防狂犬病以及其他疾病发生。
7、避让行人:遛狗时遇到路人,应主动避让,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更应该控制好犬只。
8、电梯礼让:犬只上下电梯时,小狗可抱在怀中,中大型犬拉紧狗绳,最好是能戴上口罩。
9、承担责任:万一发生犬只伤人事件,作为犬主人,您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10、爱心领养:提倡通过领养代替购买,各地的动物救助中心都提供犬、猫等伴侣动物领养。
11、绝育有利:绝育有利于爱犬健康,还能帮助解决种群数量过多的问题。
应尽快接受规范的处理,是保护自己免于发病最重要的保障,通常情况下,完整流程包括:伤口处理(伤口冲洗→清创→消毒)→注射免疫球蛋白(必要时)→伤口缝合(必要时)→注射疫苗。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步骤的核心要点: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的冲洗和消毒处理,对于防止疾病发生,伤口处理与注射疫苗同样重要。
• 应首选去正规医疗机构清洗伤口,最好去专业的犬伤门诊。
• 正确清洗伤口的方法: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如自来水管)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冲洗伤口周围,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 自行清洗伤口后,也需要去专业机构进行后续伤口处理。
• 消毒: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坏死组织应先予以清除。
• 消毒和外科处理,应由专业人士进行。
伤口处理之后,必要时需要打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免于发病。
并不是所有暴露都需要打免疫球蛋白,当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III级暴露)(哪怕很小的伤口,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时,应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患有严重免疫缺陷(艾滋病临床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超过1个月等),若无免疫史,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II级或III级暴露),都应该注射。干细胞移植患者,即使有免疫史,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II级或III级暴露),都应该注射免疫球蛋白。
应尽早使用,最好在伤口清洗完成后立刻开始。如未能及时注射,在第一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7天内均可使用。哪怕伤口已经愈合,也需要在伤处浸润注射。
除非接触猫狗的皮肤没有任何伤口,或者没有被他们接触到粘膜,否则都需要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并非只打一针,而是要通过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免疫,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律接种,不可中断!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类疫苗,两者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特别的不同。
• 5针法:暴露当天、暴露后第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 “2-1-1”程序:暴露当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暴露后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 尽量在同一家机构完成注射,记录自己完成注射的日期;
• 尽量不要自己保管疫苗;
• 不要自己携带疫苗去异地接种哦;
• 如实在无法在同一机构完成,尽量使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
• 如果没办法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也可以更换疫苗继续完成剩余流程;
• 如某一针次延迟一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不需要重新注射;
• 孕妇和哺乳期妈妈、儿童、老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哦~~
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整体比较好,主要是局部红肿、硬结等轻微不良反应,少数人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不良反应罕见。
来源:广东发布,中国疾控动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