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凭什么口碑爆棚?
在很多医务人员心中
最大的幸福
莫过于患者的健康
最高的荣誉
莫过于患者的褒奖
近段时间
我们收到了很多患者的赞扬
有锦旗、牌匾和特殊的感谢信
那些温暖的话语
那些信任的眼神
在隆隆寒冬给我们带来阵阵暖意
赞誉的背后
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
是身为医者的坚守和承诺
“为你,我愿与疾病斗争到底”
一份份肯定
既是褒奖,更是鞭策
高口碑下
我们定当载誉前行
为生命护航!
“中兰能干,科技奖项揽。论著篇篇人叹羡,今日容颜灿烂。病人便是亲人,嘘寒问暖关心。医护德高风范,平添战斗精神。”
“国运恒昌百业隆,医药芃芃,才俊宏宏。刘伟主任受尊崇,业务精通,解惑轻松。您是百姓守护星,胆赤心红,从医为公。著文获奖两成功,秋色融融,春日瞳瞳。”
近日,这两首词《清平乐》《一剪梅》在中医院一下子走红了。如此特别而高大上的感谢信,出自谁之手呢?
词作者是68岁的退休教师李和平。李老师的老伴胡奶奶因为患脑动脉瘤,在北京、郑州动过多次手术,如今病情得到了控制,身体正在慢慢恢复中。
“我们来中医院住院好多次了,每次都来中兰(中风二科护士长)这儿,她人可好了,总是面带笑容,见面嘘寒问暖的,而且特别负责任。”感激于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李老师特意赋词两首,以表谢意。
这一次来住院,主要还是为了老人的术后康复和调养。中风二科副主任刘伟根据老人的情况,为其制定了康复结合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有几次我心里有疑问找他提出来,刘医生非常有耐心地给我分析病情,特别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提起刘伟医生,李老师也是赞誉有加。
“我们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老人家过奖了。”面对这两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刘伟和张中兰都表示“愧不敢当”,“病人康复出院是我们和家属共同的心愿,为了这一目标,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现在,胡奶奶每天都在家人的陪同下坚持去针康中心做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如今已能自主翻身。
“等她慢慢能下地走路了,我们再回去。”病房外的阳台上,李老师满含期待地说。
家住天坛街道的宗先生,最近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
宗先生患上了肝囊肿,在市里跑了多家医院做检查、咨询,却一直没接受治疗。要说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可他心存诸多顾虑,迟迟下不了做手术的决心。
身边有亲戚、朋友都向他推荐了中医院。“要不再去查查?”抱着这样的心态,他来到了中医院外科。
面对同样的检查结果,宗先生仍是犹豫不决。“老哥,检查结果你也看到了,病情很明确,微创手术我们也做了很多例,只有及早开展治疗,才能早日恢复健康。当然,我们充分尊重你的意见,你好好考虑考虑,别耽搁了自己的身体。”面对焦虑不安的患者,外二科主任冯立中耐心地宽慰他。
患者也许不知,冯立中从事普外科工作30余年,业务精湛,擅长消化道肿瘤、肝胆疾病和甲状腺、乳腺疾病手术治疗,做腹腔镜手术更是得心应手。
考虑再三,宗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冯立中主任和郭海涛医生协作配合,为他行腹腔镜手术,这类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通常患者不出一周就能出院。
由于囊肿偏大,且靠近肝右后叶,加上肠胃粘连严重,这次手术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凭借着冯立中、郭海涛丰富的经验和一流的技术,手术做得很成功,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满意。
出院那天,他满面笑容地为两位医生送上锦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真应该早点来,病看好了,我心里轻松多了!”
从奔波检查、迟疑不决、差点放弃,到接受手术、痊愈出院,这一路走来,患者心中历经多少反复、受过多少煎熬,旁人很难想象。他选择了中医院,便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和支持;这份信任,更是所有中医院人不断奋进和前行的动力。
还记得前段时间肝胆脾胃科那位“不差钱”的患者老付吗?
为了表达对刘占河主任、翟斌卫医生及所有医护人员的感谢,老付没少费心思,又是送超市购物卡,又是微信转账请吃饭,但都被刘主任、翟医生谢绝了。心意没送出去,老付竟不肯出院,医院工作人员知道情况后积极与他沟通,他这才回了家。
哪知回家过了一段时间,老付仍“不甘心”,这不,又专门找人制作了一块牌匾送来了科室。恰好副主任吴玉叶、护士长李晓静、翟斌卫医生都在,大家收下了牌匾,如老朋友一般亲切聊天,询问老付近来身体如何,叮嘱他一定要坚持服药,照顾好自己。
这一次,老付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文稿/编辑:原静静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