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刮出的血点是什么?3种痧色对应不同病症
刮痧是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之一,能帮助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治疗疾病。
但很多人把刮痧的血点当作毒素,认为刮到疼、刮到“大红大紫”才算有效。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刮痧刮出的血点是什么?
刮痧是以特定刮痧器具为工具,通过相应手法在皮肤表面沿特定位置进行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
3种痧色,对应不同病症
气虚、阳虚等体质(疲劳、乏力、怕冷)人群可通过刮痧进行调理,以下3种痧色对应着不同病症。
痧色鲜艳
如果红色不是很深,说明体内有风寒的表现,这也是最正常的颜色。
痧呈紫红色、暗红色
这种情况多表明体内有湿热。
痧为紫黑色
说明体内瘀滞比较严重。痧印的轻重并不完全与疾病相关,会慢慢溃散,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另外,风寒导致的颈肩部不适,风寒痹证所导致的后背酸痛,感冒、中暑、消化不良等也可通过刮痧缓解。
刮痧工具不同,效果各异
刮痧时,需在刮痧的部位涂抹上刮痧油,由刮痧板在皮肤表面用力,因此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是正常现象,尤其是体型较瘦的人群。
常用的刮痧器具有动物制品类、人工制品类和天然石材类数种。
-
动物制品刮痧板中常用的是水牛角刮痧板质地坚硬,光滑圆润,性味咸、寒,能清热、凉血、解毒,对高热、斑疹、热盛出血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
天然石材类的刮痧板,常用的有玉石和砭(biān)石两种。玉石质地温润光滑,具有镇静安神、润肤生肌、清热解毒的作用。
所以,玉制刮痧板常用于头面、颈项部刮痧;砭石是中医传统的治疗工具,常用于疏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
若刮痧时使用的手法不当或手法过重,刮痧后可能会自觉疼痛感较重,甚至有全身乏力的症状。
一般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应停止,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毫无意义,还可能导致皮下浅层的血管网破裂。所以,建议刮痧最好去正规医院。
刮痧有4个讲究
虽然刮痧对很多病症效果显著,但却有很多讲究,大家刮痧前可参考以下建议进行。
1
避风保温
刮痧会使毛孔扩张,当天最好不要吹风和洗澡,外出时护好刮痧部位。
2
忌食油腻
刮痧后应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饮食宜清淡。
3
两次间隔至少半个月
再次刮痧需间隔两周,或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不可过于频繁。
4
有些人不宜刮痧
皮肤有破损、感染,疲劳、过饱、剧烈运动及醉酒后,贫血人群,孕期女性、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人不宜刮痧。
此外,首次刮痧最好请专业医生看看自己的体质适不适合,不要擅自尝试。▲
来源:生命时报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高祖钦
邮箱:656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