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聚焦辅助用药(一)
来源:健康界
导语: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医院看病,有时候会给配一大堆的药,花的钱不少。可这些药都是必须得吃的吗?不见得。这些药里,有的是对症治病的主要用药,治病就靠它,有的则属于辅助用药,单用它治不好病,用了,可能会有助于康复,也可能根本没什么用。辅助用药的乱用甚至是滥用,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增加了医保开支。怎么管理好辅助用药呢?
周勤是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的主任,像辅助用药占到总药品比例一半以上的过度用药的案例,在他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过很多。
周勤告诉记者:“这个病人是胫骨骨折,你看,用了瓜蒌皮注射液5080(元),复方三维B,就是讲的那个高价维生素1140(元),总共用了9700多元钱的药,其中8200元钱是这些药。真正治疗的药其实只花了1000元钱。”
看一次病,开一堆药,很多病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专家表示,很多药品对于疾病的治疗,并没有起到关键的治疗作用。
所谓辅助用药,顾名思义,就是在治疗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滥用辅助用药,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史录文说:“不合理用药现象过分严重,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对国家来说也是医药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拿了钱,公众拿了钱和单位拿了钱,都无效医疗,无效医疗还致使经济上医药费用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辅助用药每年要消耗成百上千亿的医保资金。
辅助用药难管,滥开大处方屡见不鲜,面对这些问题,曾几何时,医疗机构管理的动力却不强。
安徽宣城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陈拥军说:“以前我们也没太管这个事,因为以前药还有一点利润,因为这个药进来,国家允许加价15%的,所以我们这个药就管理得很少,有15%的加价,等于是医院的利润。”
这位医院负责人所说的药品加成、以药养医,曾经是公立医院的顽疾。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克难,2017年,我国所有公立医院已经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安徽是国家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省之一,更是在2015年就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取消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加成。
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里的药品并不会给医院带来盈利,所以,对医院来说,管理的动力就更强了。医院虽然愿意管了,但管理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安徽宣城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曲虹告诉记者,病人的思想也有待转变,比如,经常有人因为医生不给病人打吊瓶而来吵闹。
患者李梅说:“平常有个小病感冒啥的,家里人都说赶紧去吊点水来得快,快点好。再一个,我多开点药我可以报销。”
病人在药品使用上有误区,一些医生更是有恃无恐。周勤举例说:“我们发现某个医院这种药用量特别大,大到什么程度呢?2014年用了400万(元),2015年用了815万(元),比2014年翻了1倍。这800万(元)的药,其中有三个医生开了320万元的药,占里面40%。有个医生一年用到14000支,金额达到130万(元),平均一个月用10万多(元),这个简直是吓人的事。八个肿瘤科,最少也有六七十个医生,我们统计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三个医生所有病人几乎全用这个药。”
变革中前进,名扬与您共渡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