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专访 | 翟华强:八千里路云和月,北京边疆心相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翟华强


翟华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宝贵学术经验,主编《国医大师颜正华临证用药集萃》《国医大师金世元中药调剂学讲稿》等书。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援疆教师干部,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翟老师,

听他讲讲在边疆的故事吧!


初进边疆揣好奇,再进边疆系红心

来新疆前,我就听咱们学院的老师们说起过他们的援疆故事,譬如雷海民院长、张硕峰老师、王学勇老师、刘永刚老师、胡慧华老师等人,他们的回忆是多么的美好。正是基于对边疆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态,我也参加了教师援疆计划。

2017年10月,在去南疆墨玉县扎瓦镇胡木旦村接亲的火车上,我通过网络实时收看 “十九大”开幕式,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离维吾尔族人民越来越近,我深感使命艰巨与任务光荣!既然到了新疆,那就要做好“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和阐释工作,维护好民族团结,并做好维医药的相关科研工作!

我在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学院担任党总支委员、副院长,这是维吾尔医学院第一次迎来援疆干部,同事们对我都非常热情友好。初到新疆,切身体会到什么叫作“维稳工作压倒一切”。习总书记提出了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自治区党委确定“一年稳住、二年巩固、三年见成效”的目标。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需要稳定巩固的时候,经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在的新疆大概有400多天没有出现过重大事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都显著增强,人们对新疆的认识也已经转变过来了。


党的政策落实处,“结亲周”感情升华

当时受到自治区党委的安排,我们五个人一组,来到墨玉县胡木旦村参加“结亲周”活动。我们和“亲戚”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我去“亲戚”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看望他们的生活情况,也会给他们看病。一位“亲戚”家的妻子胳膊抬不起来,我正好随身带了针灸针,扎了两天她胳膊就能抬起来了,她非常高兴,我也很开心。


所以说我也鼓励同学们不仅限于药物学习,要认识到“中医中药不分家”,做到“医靠药治,药为医用,医药圆融,形成合力”,真正地把医和药联合起来!

全面小康离不开全民健康,千万不能让脱贫的老乡再因病返贫。我也深刻意识到在边疆地区培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基层医生的重要性,要让中医药下基层、到边疆,发挥简便验廉的优势,比如针对这里常见的风湿病,针灸、药酒就很管用。 所以,我们从前去“亲戚”家是带礼物,后来就带药物,他们都非常喜欢也非常需要。

“结亲周”期间我们也见证了国家给贫困户建新房子,帮助群众改善生活环境,脱贫致富。我们走的时候,一位“亲戚”已经脱贫了。这样来看,精准脱贫也好,扶贫攻坚也好,党真的是做到实处并有所成效的!


一条纽带牵两头,中医维医是一家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援疆干部,除了党政工作,教学科研也不能落下。我们建立了维吾尔药性数据库,分析维药与中药的关联关系,2018年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立项,开展对维成药“祖卡木颗粒”的组方配伍和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的中医学院、维吾尔医学院等单位讲授中医与中药课程,有老师上这门课,却一直没有统编教材,2018年6月我们联合了全国二十六家单位在新疆医科大学编写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药学概论》,希望此举能推动边疆的学科建设,为边疆的中医药学人才培养助力。


我们的项目在那里落地,但研究是新疆和北京同时进行的,即使我回校任教,也能通过教学和科研,与他们建立更多的联系。阐明维医和传统中医同源一体,用中医的语言讲好维医的故事,这是我们在自己的专业背景下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肩负使命与责任。


不忘初心走出去,学无止境求精细

习总书记说,希望新疆的民族干部发扬胡杨精神,扎根边疆,然后枝长叶茂。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朽,被称为“沙漠的脊梁”,也是新疆人勤劳开拓、坚韧不拔的意志体现。


我觉得应该鼓励我们学院更多的老师走出去,把我们在北京学习的知识和一些体会以及党中央的精神、政策和指示播撒到边疆去,让边疆人民感受到党的关怀。作为中药学院的老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以从种植、采收甚至产品等方面入手,对新疆道地药材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开发。


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课题或者社会实践等方式走入新疆,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发展合作,在边疆留下我们的印记,让边疆和北京联系的更加紧密。

八千里路云和月,北京边疆心相连,

胡杨杏林根深茂,同心同力花正悦。


采访丨拾柒

录音整理丨往矣

摄影 排版丨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