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风采】喜报!市中医医院廖志雄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名单
喜 报
汉川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廖志雄作品《读《儒家文化与中医学》有感,有着儒家风骨的中医人--我的父亲》被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办公室列入第五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名单。
阅读《儒家文化与中医学》有感
有着儒家风骨的中医人--我的父亲
又是一年盛夏,每到这个季节我就会想起正值壮年的父亲在低矮、狭小、炎热的平房,肩上搭着毛巾,摇着蒲扇,挥汗如雨苦读中医经典的情景。
父亲出生在汉水之滨,幼时历经战乱,入学私塾,饱读经书,打下扎实的古文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求学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拜师在汉川名医王远芳老先生门下,尽得真传。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里到处堆放着中医典籍,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汤头歌诀》等。在那个物质生活贫瘠的年代,这些都是我的读物,虽然不懂,但也看得津津有味,而银针、竹罐便是极好的玩具。待我年纪稍长,父亲有空就会声色并茂地讲解一些浅显有趣的中医知识给我听,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西瓜乃天生白虎汤,具清热生津之功效”、“药铺岂能少得了甘草”等等,让我接受国粹的熏陶。
父亲为人和善,性情豁达,擅长书法,精于对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与人为善乃快乐之源”,有着儒家知识分子“温、良、恭、俭、让”的美德。记得有天中午,母亲做好饭后等着父亲回家,结果父亲同一个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回来了,原来这是个病人,第一次从偏远乡下来找父亲看病,因回家不便,父亲特邀请他来家吃午饭。父亲是难得的好脾气,从没打骂过我们,对他人亦轻言细语,礼貌谦让。父亲重视教育,每当亲戚朋友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时都会开心不已。他时常告诫我们,学习切记打牢基础,从一点一滴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父亲有时碰见读不准的音,拿不准的字词都会仔细查阅词典,反复求证,直到把问题搞清楚,这种学风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位卑未敢忘国忧”,父亲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父亲爱看中央台的《海峡两岸》,始终关注台湾问题,希望有生之年能登上宝岛看看,但世事无常,父亲因病未能成行,留下无尽的遗憾。
父亲工作认真负责,勤于钻研,医术精湛,医名远播,终生践行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座佑铭。印象尤深的是曾有一名不孕患者,多方求医未果,经父亲诊治后喜得贵子。父亲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老住院大楼刚落成,父亲负责协调事务。附近居民与医院有地界纠纷,其人蛮不讲理,对父亲恶言相加,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和他沟通交流,多次登门做思想工作,最后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医院道歉。父亲青年时积极参与中医院的筹建工作,中年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晚年仍不忘提携后进,培养中医人才,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热爱的中医事业。中医院在中医人不懈奋斗下逐步发展壮大,而中医药法的颁布更是为中医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医联体成立,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挂牌,西学中暨师承班学员众多,中医事业迎来辉煌!我想父亲若得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吧。
父亲是千千万万中医人中的普通一份子,他们身上都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烙印:厚德谦逊,自强坚韧。正是因为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克难坚守,砥砺前行,中医才能传承有序,源远流长。愿所有中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中医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发扬光大,造福桑梓!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作 者 简 介
廖志雄,汉川市中医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
汉川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