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堂[√]-中医院-春困?老中医告诉你最正确的春季养生秘诀!
春季阳气升发,气候变得宜人:阳光和熙,空气湿润,万木吐绿,百花争鸣……《管子·形势解》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
明明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很多人一天到晚犯困、无精打采,犯起“春困”,对工作、生活造成很多影响。
本文将为你深度解析“春困”的本质及应对办法。让你整个春天精神百倍!
春季天气日渐转暖时,人们时常会出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甚至像一滩稀泥扶不上墙。仔细观察他们可能还会有气短、心慌、头晕、怕冷、精神抑郁、食欲低下、腹胀、便溏、易感、喷嚏时作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春困综合症”。一般来说,它是季节交替带给人们的生理反应,普遍存在、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但有些体质较差,适应能力低的亚健康人群,症状会比较明显。当然因为一些疾病的因素,“春困”的症状会更加明显,甚至会因为季节因素加重病情。
西医认为冬季人体为了适应相对低温的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以维持人体的热量。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血管开始舒张,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导致各系统血液量相对供应不足,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倦乏。临床中我们发现多种与神经-内分泌网络相关的疾病比如甲减、焦虑抑郁状态、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胆囊炎、慢性胃炎、咽炎甚或精神分裂症等的病人因为季节性激素、内分泌失调,机体适应能力减弱,从而出现“春困”比较明显;另外较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肾病、肝病、胃病等的病人,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供应不足或代谢紊乱,进入春季后,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导致“春困”现象比较严重。
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始升阶段,如果本身属于阳虚体质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消耗了阳气(比如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或年老阳衰;或房室过度等等)没有及时补足的情况下,机体阳气升发失常,各种生理功能下降,不能正常抵御外邪,并会产生一系列病理产物,如痰湿、瘀血等。故常出现畏寒怕冷、自汗懒言、气短乏力、心慌胸闷、头晕头痛、烦躁抑郁、食欲低下、腹胀便溏、易感鼻塞、喷嚏时作、肥胖、水肿、痰多咳嗽、性欲减退、夜尿频多、肢体痹痛,面色晄白或黑等等“春困”症状。
中医认为阳气是机体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具有温养脏腑、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与人体的关系),就像天和太阳的关系一样,(一旦人)损耗了他的(阳气),就会不知不觉地减少寿命。所以(就像)天的运行离不开太阳的照耀(一样),(人也离不开阳气的温煦)。因此,阳气具有(像太阳一样的)趋上的性质,(同时为人体提供)护卫(的功能)。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注释上述话语的时候进一步说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认为阳气在人体阴阳矛盾中起主导作用,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基于上述思想,他又指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春来萌长,舒发至要,那么针对“春困”的养生与治疗自然应该是升阳顺畅为主,以使潜涵在肾水中的真阳温润脾土,运化周济,肝木因此振发条达。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此时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应早睡早起,在风和日丽之时,闲庭信步,到户外进行踏青、赏花、爬山、跑步、骑自行车、放风筝、采摘等活动,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使人逐渐萌生健康向上的志向,这样就能使人体气机舒畅,气血调和,精神百倍。
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也是春季养生中重要的一条。春天时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这就要求大家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心胸开阔,遇到不快的事不可单独呆坐,要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平时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如读书义理、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弈棋、耕耘教子等等,就可轻松愉快地度过“春困”季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饮食养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升阳健脾。在中医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饮食调养宜多甘少酸,清香可口,尽量不要吃油腻、生冷的食物。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适合春季吃的食物: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山药、红枣、桂圆;另外可吃时令蔬菜如油菜、荠菜、豆芽、春笋、韭菜、菠菜、芹菜、柳芽等。
另外,春饮花茶好。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如梅花、杏花、桃花、牡丹花、芍药花、槐花、连翘花等等),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可促进人体阳气的生长。
↓↓↓萬和堂各连锁门店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