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的另一原因——食管源性
胸痛,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话题,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已经成为致死性胸痛的三大重要病因。然而,有一小部分胸痛却不是心血管疾病的专利,胸痛还有另一种原因,即食管源性。普通居民不太熟悉,需要消化内科积极介入诊治。胸痛患者中大约80%为心源性胸痛,而非心源性胸痛中食管源性胸痛最常见。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食管源性胸痛。
食管源性胸痛有一定特点,它的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灼烧样疼痛,酷似“心绞痛”。可由不同程度活动引起,但常在活动停止后10分钟左右出现,有些出现在餐后,可由进食过热或过冷液体食物引起。服用抗酸药可缓解。有些性质类似心绞痛,有部分向后背放射,少数向颈、颊部或手臂放射。大多病人伴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灼热、反酸、早饱、吞咽困难等。体格检查可有体征。由于胸痛刺激迷走神经,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可有缺血改变。少数病人可有压榨感,重度较重,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几天不等。
引起食管源性胸痛的病因和机制主要是三类疾病,一类是最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一类是容易忽视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一类是排除其他诊断后仍无法解释的胸痛,归为功能性胸痛。
食管源性胸痛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各种检查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病因学诊断。鉴别的重点是把心源性胸痛摆在最首要位置,经过心电图及其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排除心源性胸痛后,才能考虑其他原因。有部分患者可能心脏和食管疾患同时存在,造成胸痛。
通过胃镜检查可了解有无反流性食管炎,还可排除食管、胃或十二指肠其他器质性病变。对症状不典型或内镜检查阴性者可做24h食管内pH监测,如有病理性酸反流或胸痛发作与酸反流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可确诊。 临床症状疑似胃食管反流,可试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试验性治疗,如有效,可做出诊断。部分患者胸痛与食管异常的因果关系不易确立,因此,尚需进行激发试验。为提高阳性检出率,可进行联合检查。
食管源性胸痛的治疗,首先应缓解症状,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焦虑以及对心脏病的恐惧心理,再根据不同食管疾病进行对因治疗。
文稿作者:杨振二(消化血液内科)
文稿编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