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那雄胺合成路线图解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李效军;陈立功;方芳;王晓季
摘要:
非那雄胺(非那甾胺,finasteride,MK-906,1)化学名为N-叔丁基-3-氧代-4-氮杂-5α-雄甾-1-烯-17β-酰胺,其5 mg片剂由Merck & Co.以商品名Proscar(保列治)于1992年首次在英国上市。由于它对5α还原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故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1~4]。1997年12月,其1 mg片剂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男性型脱发症[5,6],商品名为Propecia,已先后在墨西哥、新西兰及美国等国上市。用于防治前列腺癌的研究正在进行[7]。 在早期的文献中,以孕烯醇酮为初始原料合成1一般须经过十步化学反应,见图1。 路线(1):孕烯醇酮(2)经碘化、季铵化、醇解、Oppenauer氧化得到3-氧代-4-雄甾烯-17β-甲酸甲酯(5)[1],5水解生成3-氧代-4-雄甾烯-17β-甲酸(6)[1],氧化切断4位双键后氨解[2~4],得到3-氧代-4-氮杂-5-雄甾烯-17β-甲酸(8)[2~4]。再以醋酸为介质,铂催化选择性加氢,得到3-氧代-4-氮杂-5α-雄甾烷-17β-甲酸(9)[2~4]。为使后续的酰胺化反应更容易进行,先用2,2′-二硫吡啶对9进行酯化,生成3-氧代-4-氮杂-5α-雄甾烷-17β-甲硫羟酸(2-吡啶基)酯(10)[2~4]。再于THF中与叔丁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N-叔丁基-3-氧代-4-氮杂-5α-雄甾烷-17β-甲酰胺(11)[2~4]。最后用苯亚硒酸酐氧化脱去1,2位的氢得到1[2~4]。 路线(2):即图示5→12→13→14→15→1的过程,先以合成9类似的方法或由9酯化合成14,再经Δ1脱氢、水解、酯化、酰胺化,得到1[2~4]。 近期的文献[8~11]对路线(2)进行了一些改进,有些避免了昂贵的2,2′-二硫吡啶的使用,有些还减少了反应步骤。 如16→→1的过程可由16先与二氯亚砜在催化量DMF的存在下进行酰氯化,再与叔丁胺反应制得1[8]。DMF的存在抑制了A环4位N上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并避免了2,2′-二硫吡啶的使用。 脱氢�
非那雄胺 , 合成路线 , 图解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