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效果的非病理级别因素初步探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林志雄[1];谭淑莲[1];周爱萍[1];梅文忠[1];何理盛[1];江常震[1];康德智[1]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效果的非病理级别因素。方法31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手术完全切除者17例,非完全切除者14例。依纳入时间分为前期组(10例)和后期组(21例),前期组施行替莫唑胺常规剂量[150~200mg/(m^2·d)]化疗方案;后期组根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检测结果分别采用替莫唑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50mg/(m^2·d)]化疗方案。结果31例患者随访6~27个月,17例肿瘤完全切除者均存活,其手术后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效果与MGMT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14例非完全切除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为42.86%(6/14,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为57.14%(8/14,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另有5例肿瘤进展,1例肿瘤假性进展。肿瘤进展和假性进展者MGMT表达均呈阳性,MRS分析提示肿瘤进展者手术部位存在高水肿区和高乳酸代谢区。结论脑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影响替莫唑胺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在非完全切除患者中,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者以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为主;而近期肿瘤进展者以胶质母细胞瘤为主。于替莫唑胺化疗之前对非完全切除者进行MGMT检测和手术部位局部水肿程度及乳酸水平评估,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达卡巴嗪 , 神经胶质瘤 ,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 病理学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