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研究

《石油实验地质》 刘伟新[1,2];鲍芳[1,2];俞凌杰[1,2];张文涛[1,2];张庆珍[1,2];卢龙飞[1,2];范明[1,2]
摘要:
采用CT扫描、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提出了4种页岩孔隙结构类型:(1)粒间微孔,存在于矿物颗粒之间,数量较少;(2)粒内微孔,分布于粒间分散有机质中及与球状黄铁矿共生的有机质中,少量见于黏土片间的微孔隙;(3)粒缘隙,存在于分散有机质颗粒及矿物颗粒周缘;(4)层(页)理缝,基本平行于页岩沉积层理较大的微裂隙。有机质纳米孔隙呈蜂窝状,呈正态分布,互相连通,孔隙直径主要在30~90 nm之间;孔隙喉道呈单曲线形,喉道宽度主要在7~20 nm之间;层(页)理缝约占页岩孔隙体积的1%~2%,是页岩的优势渗滤通道。微孔隙主要分布于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粒缘隙形成页岩连通网络,层(页)理缝为页岩的主要渗滤通道,提出“纳米孔储集、粒缘隙连通、页理缝渗滤”的页岩气连通与流动模式。
孔隙结构 , 储集空间 , 渗滤通道 , 页岩 , 龙马溪组 , 志留系 , 川东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