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及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镇痛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安立新[1];陈雪[1];李锦[1];刘蕴宁[2];王保国[3]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七氟烷全麻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七氟烷全麻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对A组患者进行针刺;与开颅侧同侧,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频率2/100Hz,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对T组患者,穴位选择、频率、强度调整等各个参数均等同A组。只是在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直径3cm),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刺激。3组患者在异丙酚2mg/kg、舒芬太尼0-3~t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连接术后镇痛泵。记录麻醉恢复期情况及术后48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麻醉恢复期情况表明,A组和T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小于S组(P〈0.01)。A组和T组患者术后4h内VAS评分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小于s组(P〈0.01)。术后6h直至术后48h,3组间镇痛效果差别不大。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一样,在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辅助术后早期的镇痛,提高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 , 电针 , 七氟烷 , 术后镇痛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