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

《中华妇产科杂志》 张荣莲[1];陈起燕[1];修晓燕[1];陈烈平[2];王秀云[3];张丽萍[4];杨娜[5];鲍晓珍[5]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进行孕期干预,孕早期3个月内(或)一经确诊梅毒、及孕晚期3个月时各行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以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0~15d;路远不便者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注射,1次/周,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治疗,每次0.5g口服,4次/d,连续15d为1个疗程。随访并观察其妊娠结局。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检查,对其中RPR及TPHA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干预,以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1·d^-1,肌内注射,连续10~15d。并于出生后3、6、9、12、24个月复查静脉血RPR。结果(1)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已分娩772例,活产新生儿733例,行RPR检查626例,新生儿RPR阳性率为55.1%(345/626)。(2)RPR滴度≥1:8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RPR阳性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RPR滴度〈1:8的孕妇(P〈0.01)。(3)新生儿RPR阳性率与孕妇治疗时机:①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前未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9.6%(330/666,P〈0.01);②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期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0.3%(240/595,P〈0.05);③孕早、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比较,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28.5%(45/158)和56.9%(95/167,P〈0.01)。孕中、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比较,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37.0%(100/270)和56.9%(95/167,P〈0.05)。(4)RPR阳性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24个月时全部转�
梅毒 , 妊娠并发症 , 感染性 , 疾病传播 , 垂直 , 青霉素G , 普鲁卡因 , 红霉素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