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消化道出血2例分析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闫俊[1]
摘要:
1.1 例1 男,30岁。因头痛、发热、上腹痛,伴恶心、柏油样便于当地乡卫生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感染,给予抗酸、抗感染、止血及支持治疗4d无效,于2007年10月6日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7℃,血压14/6kPa,意识清,发热面容,双腋下有散在搔抓样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5次/min,节律齐,肝脾未触及,上腹压痛,双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0.86,血小板60×10^9/L。尿检:尿蛋白(4+),红细胞(2+),白细胞(+)。大便潜血(+),血尿素氮(BUN)15.8mmol/L,血肌酐(Cr)382μmol/L。流行性出血热抗体(+)。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EHF)。经相关治疗20d后痊愈出院。
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 消化道出血 , 消化性溃疡出血 , 误诊 , 支持治疗 , 血白细胞 , 实验室检查 , 中性粒细胞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基于辩证思维探讨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机辨治方法

    基于辩证思维探讨了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机辨治方法。并从执简驭繁,紧扣基本病机;知常达变,重在活化辨证;反证求真,善于以效纠偏等三个方面对周老的病机辨证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流行性出血热70例临床特点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其临床特点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特征,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s,HFRS)。本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