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70例临床特点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顾立志[1]
摘要:
流行性出血热,其临床特点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特征,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s,HFRS)。本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全年高度散发性,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加趋势,现将我院2004--2012年收住院的70例HFR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04--2012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共70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43士15)岁,其中男56例,女14例。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1990年卫生部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1]。1.2检测方法生化检验项目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出血热抗体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采用ELISA法,血常规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2结果肝功能损害62例,占88.6%;肾功能损害34例,占48.6%;血小板减少58例,占82.9oA。33例进行了凝血机制检查,PT及APTT延长者12例,纤维蛋白原降低者11例;30例进行了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结果9例阳性。具体见表1。
流行性出血 , 热临床特点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