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早侏罗世香溪植物群真蕨植物研究进展

《古生物学报》 王永栋[1];田宁[1];蒋子堃[1];梅盛吴[1]
摘要:
近年来对真蕨植物系统发育演化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对地史时期真蕨化石多样性变化、繁殖器官和原位孢子微细构造的探究成为了解该类群植物辐射演化历史和系统发育不可或缺的途径。我国湖北西部早侏罗世香溪组真蕨植物化石十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包括合囊蕨科、紫萁科、马通科、双扇蕨科及蚌壳蕨科等,共计约11属25种。近年来,对该地区真蕨植物化石研究日渐深入,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基于鄂西秭归地区保存完好的生殖器官化石标本,先后获得了合囊蕨科Marattia asiatica、马通科Phlebop-teris polypodioides、双扇蕨科Dictyophyllum nilssonii、蚌壳蕨科Coniopteris cf.bella和Coniopteris sp.等种原位孢子。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Marattia asiatica和Dictyophyllum nilssonii原位孢子超微结构的研究,对认识真蕨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证据。香溪组上部真蕨植物代表我国早中生代南方植物区系典型的真蕨植物生态群落,且以马通科Phlebopteris和双扇蕨科Dictyophyllum为主导分子,伴生有合囊蕨科、紫萁科和蚌壳蕨科分子,指示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类型,并代表原位埋藏的泥炭沼泽生态环境。
真蕨植物 , 生物多样性 , 生殖器官 , 原位孢子 , 早侏罗世 , 湖北西部 , 中国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