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罗云建[1,2];张小全[2];王效科[1];朱建华[2];张治军[2];孙贵生[3];高峰[4]
摘要: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我国不同尺度森林生物量碳的估算和模型模拟等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五台山山间盆地、塞罕坝林区)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分布区林分生物量的生长过程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林龄较小时各区林分生物量的差别很小,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在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林分生物量在林龄25年左右时基本达到稳定,而五台山山间盆地则在林龄35年左右时才基本达到稳定,并且这两个分布区的最大林分生物量都小于关帝山和塞罕坝。②不同分布区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干生物量的比例在关帝山和塞罕坝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都明显大于五台山(P〈0.05),其中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干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小。各区枝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却无明显差异(P〉0.05)。除五台山山间盆地外,其余3个分布区干生物量的比例与林龄、胸径和蓄积量等林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枝和叶生物量的比例与这些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且都以指数形式趋于稳定值,但根生物量的比例却与这些指标大多无明显相关性(P〉0.05)。
人工林 , 华北落叶松 , 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 生物量分配模式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