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母乳喂养对黄疸婴儿的影响极其研究

《医药卫生(引文版)》 刘莹
摘要:
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特点之一,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使胆红素一过性的增高而使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的症候,一般于出生后7-10天自然消退,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高于一定值时,胆红素增高会引发核黄疽,若不及时治疗可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在WHO的倡导下,全世界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有上升的趋势,故母乳引起的黄疽也较前增多,据报道在部分地区已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母乳对黄疽的影响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由于初乳中I3 -GD活性高、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量不充足,新生儿早期热量、液量摄入不足而导致胆红素代谢的肠一肝循环增加有关;饥饿时胆红素产生增加、胆红素肠一肝循环亦增加;液量不足导致血液浓缩,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了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疽的基础上的异常增加。因此,探索提高母乳喂养有效率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黄疽症状、预防核黄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母乳喂养 黄疸 影响与研究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