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狂犬病监测分析

《疾病监测》 周航[1];满腾飞[1];李群[1];殷文武[1]
摘要:
目的根据2009年全国狂犬病监测数据,分析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2009年"传染病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6省上报的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24个省份的892个县(区)报告发病数2213例,报告死亡2131例。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较2008年分别下降10.3%和10.2%。中国狂犬病疫情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次为中东部地区,报告发病数较多的省份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和河北省(自治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6.6%。病例仍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9.3%、10.6%和7.4%。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34∶1。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监测点报告的539例病例中,病例的致伤动物仍以犬为主,占87.9%;其次为猫,占5.8%。潜伏期在半年内的居多,占总病例的75.2%。病例暴露后疫苗注射率为15.2%(62/408),其中,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6.3%(21/334)。监测点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84.0%;其次是猫,占10.5%。各省份监测门诊合计的就诊者伤口自行处理率较低,Ⅲ级暴露者的抗狂犬病血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率均不高。各监测点监测门诊的暴露分级构成差异依然存在,这可能与各地就诊者暴露特点不同有关,也提示各监测门诊的分级标准不统一。结论 2009年狂犬病疫情继续下降,但疫情县(区)数占所有县(区)总数的比例在有所升高,并有向西部和北部扩散的趋势。病例多发于农村,儿童和老年人仍是风险较大的人群,犬和猫仍是中国狂犬病主要的宿主动物。病例中的暴露后伤口处理、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情况都极差,成为患者发病的直接原因。狂犬病的防控,需多部门联防联控,卫生部门应做好健康教育和暴露预防处置等工作。
狂犬病 , 监测 ,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