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川北中华白蛉垂直分布及其与黑热病关系的研究

《地方病通报》 熊光华;金长发
摘要:
陇南、川北是我国目前黑热病高发区,病人与病犬颇为常见。中华白蛉是本区常见的、分布广泛的优势种,也是本区山野唯一昼夜吸取人、畜血的蛉种。中华白蛉随海拔高度递增蛉体大小差异显著,大个体多见于海拔2000米或以上,小个体则常见于海拔1600米以下。 给311只中华白蛉饲吸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背纹仑鼠,结果有229只白蛉感染了前鞭毛体,感染率为69.2%。前鞭毛体不仅见于白蛉中胃内,也见于食道、咽喉和啄部等。前鞭毛体见于白蛉食道的有104只(54.4%),见于咽喉和啄部的分别为40只(17.5%)和5只(2.2%)。 在海拔2000米以上山野剖检吸血雌性中华白蛉440只,其中有1只(0.23%)发现自然感染前鞭毛体,其病原鉴定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在海拔1600米以下剖检吸血雌性中华白蛉1293只,发现3只(0.23%)白蛉有自然前鞭毛体感染,其中一只阳性白蛉经斑点ELISA检侧确定为杜氏利什曼原虫。自然感染前鞭毛体在白蛉体内的分布与人工感染所见结果相似。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区黑热病患者和病犬主要见于海拔1600米以下地带,在海拔2000米以上山野系无人居住,既无病人又无病犬,显然白蛉自然感染前鞭毛体来自野生动物,这一山野为黑热病自然疫源地。 根据流行病学和生态学资料论证结果,作者认为大个体中华白蛉主要在海拔2000米以上野?
中华白蛉 , 黑热病 , 垂直分布 , 感染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