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王化冰[1];许乐[1]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组织学不同,将胃息肉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比较各型胃息肉在发病部位、幽门螺杆菌(Hp)感染、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息肉发生的关系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指导治疗.结果 10 197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胃息肉365例,检出率为3.6%.胃息肉的组织学类型依次为胃底腺息肉(61.1%),增生性息肉(23.3%),炎性息肉(12.3%),腺瘤性息肉(2.2%).289例(79.2%)为单发性息肉,各型胃息肉均以单发为主.胃息肉主要分布在胃体和底部,其次是胃窦和贲门.胃底腺息肉绝大多数分布在胃体和底部;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以胃窦部为主;炎性息肉以贲门、胃体和底部为主.胃底腺息肉患者应用PPI的比例较高(51.6%),与增生性息肉(8.2%)和炎性息肉(8.9%)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31、27.63,P均〈0.01).增生性和炎性息肉的Hp感染率分别为72.4%和74.4%,均高于胃底腺息肉(20.2%)(X2值分别为46.50、35.04,P均〈0.01).根除Hp后1年随诊,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再发病例明显降低[2.4%(1/41)和0(0/19)].结论 胃息肉的组织学类型以胃底腺息肉为最常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胃息肉主要分布在胃体和底部,其次是胃窦和贲门.不同类型胃息肉在胃内的分布有一定的特点.长期应用PPI有发生胃底腺息肉的风险.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内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后可能有助于预防这两型胃息肉的再发.
胃息肉 , 幽门螺杆菌 , 质子泵抑制剂 , 组织学类型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