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颈部感染致坏死性纵隔炎的病原学分析与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刘晖[1];邵贝贝[1];冯翠萍[1]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感染致坏死性纵隔炎病原学分布,以期寻找最佳的抗菌药物,降低该病的发生,控制其病情进展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9月口腔颌面颈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坏死性纵隔炎患者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33株,革兰阴性菌占24.24%,革兰阳性菌占75.7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28%、表皮葡萄球菌占21.21%;革兰阴性菌中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有利福平、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50.00%,革兰阳性菌中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对其他均>43.00%;予以敏感抗菌药物等治疗后总有效率76.19%。结论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早期切开引流是降低口腔颌面颈部感染致坏死性纵隔炎的关键所在。
口腔颌面颈部感染 , 坏死性纵隔炎 , 病原学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