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脊索瘤临床与病理研究现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孙异临[1];王忠诚[1]
摘要:
脊索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可以发生在颅底斜坡、鞍区,也可发生在脊椎骶尾部.在人类胚胎发育的第四周时即出现脊索结构[1],随着胚胎的发育,脊索逐渐退化,但位于颅底蝶枕部及脊椎骶尾部的部分脊索组织不完全退化而残留下来,以往认为该肿瘤来源于胚胎残余.有作者认为这种残留的组织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如刺激和创伤[2]或激素水平增高,如人-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4]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肿瘤性增殖而形成脊索瘤.Ribbert 于1894年最早提出了脊索瘤的诊断,1903年Grahl首次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了描述.本文将颅内脊索瘤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组织病理诊断、超微结构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颅内脊索瘤 , 病理研究 , 生物学特性 ,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