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肺爆震伤与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张波[1];卢兆桐[1]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肺爆震伤模型,探讨肺爆震伤与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方法84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实验模型组(B、C)和假模型组(D),每组21只。模型组和假模型组大鼠胸部正中分别距爆炸源不同距离,利用8#纸质瞬发电雷管爆炸冲击大鼠,于伤后第1,14,28天通过旷场实验(OF)和高架十字迷宫(EPM)观察大鼠情感及行为变化。A组不给予爆炸应激处理。并分别于实验第1,14,28天每组随机选取7只大鼠处死取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酮。结果(1)伤后1dB组OF行为学指标中央格停留时间(LT)、穿格次数(CF)、直立次数(RF)及修饰次数(MF)[分别为(25.34±4.50)s,(19.73±11.10)次,(0.52±0.11)次,(0.53±0.21)次]、C组[分别为(22.13±6.54)s,(28.67±7.22)次,(1.07±0.26)次,(0.89±0.15)次]、D组LT、CF及RF[分别为(23.71±3.9)S,(25.13±12.35)次,(1.26±0.74)次]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伤后28dB组(LT、CF及RF)和C组(CF及RF)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B、c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PM实验结果趋同于OF。(3)伤后1dB、C、D组血浆皮质酮[分别为(153.15±44.50)ng/ml,(132.72±78.77)ng/ml,(96.16±8.96)ng/ml]明显高于A组(P〈0.05);伤后28dB、C、D组血浆皮质酮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肺爆震伤模型成功诱发大鼠恐惧焦虑、警惕性增高、适应环境能力降低及逃避躲藏等急性应激障碍样异常行为表现,并进一步促进发展为PTSD,成功建立急性PTSD模型。
肺爆震伤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行为学 , 皮质酮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