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炎性抑制与头痛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李彤;袁彬;张永恒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的发生机制是否与SAH时炎性改变有关,同时观察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者,凡病情严重伴有意识障碍以及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伴有痴呆不能主诉头痛者除外.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单独应用甘露醇治疗头痛(甘露醇组)及在甘露醇应用的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置换组)、地塞米松鞘内注射(鞘内组)和静脉注射(静脉组),对比观察4个组的止痛效果.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各组总有效率分别是:甘露醇组27.27%、置换组66.67%、鞘内组92. 36%、静脉组30.00%,鞘内组与其它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 ), 其头痛缓解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头痛效果显著,表明发生质变的血性脑脊液引起蛛网膜下腔广泛的免疫炎性反应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头痛 , 脑脊液置换 , 地塞米松 , SAH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