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快速复苏对烧伤休克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华烧伤杂志》 闫柏刚;杨宗城;黄跃生;彭毅志;王甲汉;刘旭盛;罗奇志;何保斌
摘要:
目的探讨在烧伤延迟复苏情况下,如何迅速纠正休克. 方法通过对20例烧伤面积大于40%TBSA、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进行延迟快速复苏.观察休克期液体出入量、动咏压(B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状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肺血管阻力(PVR)、外周血管阻力(SVR)、氧供应(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xt)、乳酸(LA)及碱缺失(BD)等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 结果快速补液后2 h内输入液体占“第一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38.8±6.1)%,如果加上院外补液量则占“第一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48.3±5.0)%.第一个24 h实际补入量占“第一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131.4±14.3)%;第二个24 h实际补入量占“第二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103.2±7.2)%.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CO显著升高,DO2增强,SVR、LA、BD大幅下降,PVR虽大幅升高,但PAWP、PAP和CVP并未超过正常. 结论在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护下,烧伤后延迟复苏初期加快补液速度是可行且有益的,烧伤休克的延迟复苏需要显著增加补液量.指导休克延迟快速复苏应以监护心输出量及PAP、PAWP、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主,辅以血中LA、BD水平及尿量变化等临床指标的监测.
烧伤 , 休克 , 延迟复苏 , 血流动力学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严重烧伤抗休克对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探讨烧伤早期胃肠缺血的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模拟临床的TBSA30%Ⅲ度烧伤小型模型,从血流动力学、胃肠缺血、血液流学等方面探讨烧伤早期胃肠缺血的发生规律及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