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原发性颅内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医学研究生学报》 张新华;马恒辉;金行藻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复习并总结13例颅内畸胎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10例的存档蜡块切片作了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37岁,平均16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主要为颅内高压、脑积水等。肿瘤部位以松果体区最多见(7例)。6例病理诊断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除1例再发颅内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死亡外,余均存活。7例诊断为恶性畸胎瘤,除1例术后6年仍存活外,余均在术后4~23个月内死亡。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畸胎瘤内的恶性上皮性成分均可表达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和癌胚抗原(CEA)。结论:颅内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手术摘除效果好,而恶性畸胎瘤预后差。PLAP和CEA可作为颅内恶性畸胎瘤的肿瘤标记物。
颅内畸胎瘤 , 肿瘤标记物 , 预后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