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脂肪瘤的磁共振表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舒锦尔 [1];章士正 [2];李惠民 [3];盛三兰 [4];卢金花 [4];蒋春景 [4];吴海鸰 [5]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MRI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58例颅内脂肪瘤(2例手术证实,其余依据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而诊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41.3(9~77)岁.均采用常规SE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其中4例使用了T1WI脂肪抑制.结果:全部病灶均具有典型MR信号,与球后或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并均无占位效应.中线脂肪瘤41例,合并发育异常9例.其中胼胝体区16例,包括巨块3例,弧线型12例,小点状1例;四叠体池、环池区域13例,小脑上池6例,窦汇区、蚓部、纵裂内、小脑半球间、鞍上池、跨枕大孔区各1例.非中线脂肪瘤15例.包括天幕池2例,桥小脑角池、侧裂池、侧脑室三角区各4例,及脑实质1例.多发2例,分别为2个和4个瘤体.结论:颅内脂肪瘤具有典型MR信号,中线部位尤其胼胝体区多见,并常见伴行的发育异常;非中线部位表现多样,形态各异,伴行发育异常少;少数可多发.胼胝体区脂肪瘤具有较强规律性,与胼胝体发生发育一致;非胼胝体区脂肪瘤与脑膜关系密切.
颅内脂肪瘤 , 磁共振成像 , 发生机制 , 诊断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

  • 颅内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研究颅内脂肪瘤的分布特征、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6例颅内脂肪瘤,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7.6岁.结果:CT表现为脂肪样低密度区(CT值:-44~-71HU),MRI表现为短T1中等T2和高质子密度信号,在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