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食管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特点

《中华消化杂志》 余琴[1];张艳丽[1];丁召路[1];王智凤[1];柯美云[1]
摘要:
目的 探讨胡桃夹食管(NE)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特征和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NE患者(NE组)的临床资料,共随访7例(随访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受试者采用食管测压、多导胃电图(MEGG)、自主神经功能(ANS)及心理测试。结果 ①NE组以反流、胸痛和吞咽不适为主要症状者分别为12例(54.5%)、7例(31.8%)和3例(13.6%);以反流和胸痛为主要症状者间食管体部平均压力(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NE组中有13例接受24hpH监测,其中8例(61.5%)为阳性;17例接受内镜检查,其中4例(23.5%)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RE);存在酸相关异常的NE患者14例,其中12例经抑酸治疗后7例(58.3%)症状明显改善。③随访组在MEGG主频和主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餐前、餐后无节律百分比和慢波耦联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和0.01)。④随访组ANS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⑤随访组含服硝酸甘油前、后,7例MCA均无明显变化(P〉0.05);4例(57.1%)NE患者存在抑郁状态。结论 NE临床表现多样,其症状与MCA无关,与胃食管反流相关,可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亚型,胃动力异常和心理因素可能参与NE的发病。
食管疾病 , 胃食管反流 , 胡桃夹食管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