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王友华[1];刘璠[1];周振宇[1];吴菊[1];曹毅[1];顾永强[1];侍德[1]
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2月~2005年1月,采用单钢板螺钉(A组,21例)、“Y”形钢板(B组,33例)和双钢板(C组,19例)固定治疗7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Miiller的AO分型标准均为C3型骨折。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二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本组患者的内固定方式、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按Jupiter评定标准进行评定,A组优良率为57.1%,B组为81.8%,C组为89.5%。B、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明显较A组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Sodergard关于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判断标准,A组失败率为33.3%,B组为15.2%,C组为5.3%,C组内固定失败率明显较A、B组低,B组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结论 单钢板螺钉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亦较高,临床应慎用此方法;“Y”形钢板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特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者;但“Y”形钢板由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特点,术后内固定松动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肱骨内、外髁骨块较小者,不宜选用“Y”形钢板固定。
肱骨髁间 , 骨折 , 粉碎性 , 骨折固定术 , 内 , 肘关节 , 疗效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