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第二肩关节间隙的关系

《中华骨科杂志》 陈新[1];王佳[1];闫旭[1];庞贵根[1];宋丽明[2]
摘要: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型)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与第二肩关节间隙的关系。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肩锁关节脱位(Tossym)患者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21-53岁,平均33.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d,平均4d。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采用改良野田氏位摄片,并在X线片上测量第二肩关节间隙,即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lnio—humeral interval,AHI)和钢板一肱骨头间距(plate—humer—alinterval,PHI)。术后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根据有无典型肩痛分为两组,其中有SIS患者14例,无SIS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2个月。SIS组AHJ为5.2-11.4mm,平均(8.5±2.1)mm;无SIS组AHI为6.4-13.7mm,平均(9.7±2.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P〈0.05)。SIS组AHI与SIS有相关性(F=7.14,P〈0.05)。SIS组PHI为2.7-10.2mm,平均(6.1±2.8)mm;无SIS组PHI为3.1~10.8mm,平均(6.8±2.4)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243)。术后3个月,SIS组患者拆除钢板后Karlsson疗效评价:优11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锁骨钩钢板术后出现SIS与第二肩关节间隙有相关性,第二肩关节间隙较小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SIS。
肩锁关节 , 脱位 , 肩撞击综合征 , 内固定器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