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体截骨矫正僵硬性脊柱侧后凸

《中华骨科杂志》 史亚民[1];侯树勋[1];王华东[1];李利[1];韦兴[1];刘汝落[1];孙彦[1]
摘要:
目的采用顶椎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4~27岁,平均14.1岁.其中先天性侧凸31例,特发性侧凸26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9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83.7°,悬吊位71.1°,脊柱柔韧度12.4%;脊柱后凸角平均78.2°,悬吊位76.3°,脊柱柔韧度23.8%.伴神经压迫症状者14例,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或纤维性分隔6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顶椎凸侧楔形截骨,截骨平面Ts~L1,截骨后应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或Luque器械固定.结果49例随访5~69个月,平均26.7个月.侧凸Cobb角平均30.0°,矫正率64.2%;后凸角平均21.3°,矫正率63.5%.术前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11例、明显减轻2例,1年后仍无改善1例.术后发生肺炎2例(3.4%),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3.4%),一过性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功能障碍5例(8.6%).术后1年以上畸形矫正丢失率平均1.8%.结论对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青春期后的中重度特发性僵硬性侧后凸和手术后畸形加重的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顶椎楔形截骨,可使畸形得到一次性矫正,降低了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通过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配合支具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3周离床活动.
脊柱侧凸 , 脊柱后凸 , 骨切开术 , 内固定器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