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魏珉[1];宋红梅[1]
摘要:
感染后肾炎(post-infection glomerulonephritis)所包括的感染谱相当广泛,细菌感染中除大家熟悉的溶血性链球菌外,其它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及表皮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等感染均可引起肾脏损害,但是随着抗生素及时和广泛的应用,细菌感染引起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已明显减低,本文将不再赘述。随着其它病原体感染率的增加,其导致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例如病毒感染中的肝炎(Hepatitis)病毒A(HAV)、B(HBV)、C(HCV)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EB(Epstein-Barr)病毒、微小病毒19(Parvovirus B19,PBV19)等,以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梅毒、钩端螺旋体、组织胞浆菌、弓形虫等。由于HBV相关性肾炎将在本期有专题讨论,本文仅就儿科较常见的或有特征性改变的几种感染后肾炎重点讨论,包括HCV相关性肾炎、CMV相关性肾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EB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相关性肾炎 , 感染 , 肺炎支原体 , 治疗 , 诊断 , 溶血性链球菌 , 细菌感染 , 表皮葡萄球菌 , 肾脏损害 , 病毒感染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